如何使用D810拍摄完美的仓木麻衣演唱会:尼康自动对焦与测光系统实用指南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4. 选择最佳的测光方式

依赖相机进行自动曝光就需要相机对拍摄场景进行准确的测光。相机实现测光的主要模块是RGB测光感应器。简单来说,RGB测光感应器就相当于一块小型的传感器,捕捉拍摄场景,然后分析场景的亮度。不同尼康相机配备了不同类型的RGB测光感应器,D810所装备的是91000像素RGB感应器。

但是,测光数据并不完全来源于RGB测光感应器。比如在我们拍摄演唱会的时候,舞台背景可能比较暗,但是舞台光打在歌手身上歌手本身的照明很充分。我们拍摄两张照片,一张是单纯的舞台,一张是正在表演的舞台,可想而知需要的曝光量会有所差别。也就是说,相机要识别我们的拍摄主体,然后决定曝光——场景是一致的,但是主体不同,所需要的曝光量就会不同。

尼康会采用来自对焦模块的信息确定你的拍摄主体。例如,你的对焦点正好合焦在歌手的脸上,而RGB测光感应器在相同部分识别出肤色,或者说判断是人脸,这时候相机就会“判定”你拍摄的是人物照片,会将更多权重计算在对焦主体上。这种结合对焦点信息(当然还有其他信息,比如镜头返回的距离信息,比如整个环境的亮度)进行测光计算的模式被尼康称为“场景识别系统”。简单来说,相机内置了很多不同“场景”,然后根据当前的对焦、色彩、亮度等信息分析你所拍摄的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决定曝光参数。

仓木麻衣杭州演唱会
190mm, f/4, 1/400, ISO 640, 群组区域AF, 亮部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0.3EV。仓木麻衣演唱Secret of My Heart。
仓木麻衣杭州演唱会
200mm, f/5.6, 1/320, ISO 6400, 单点AF, 亮部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0EV。仓木麻衣演唱Reach for The Sky。这两张照片都是在Lightroom里做的黑白转换,转换的时候我脑子里想到的正是麻衣第一张专辑Delicious Way的封面。你可以搜一下麻衣的这张专辑,是不是画风一致?Reach for The Sky也是麻衣早期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此外,请注意一下这两幅照片的ISO设置(我没有写错),这就是舞台灯光的多变!

理解上述基础内容对合理选择测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与大多数尼康相机类似,D810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测光方式:

  • 矩阵测光:矩阵测光是一种复杂的计算模式,是我们上面讲到的场景识别系统的具体体现。相机对RGB感应器进行分区,然后结合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套用合适的场景,完成测光。
  • 中央重点测光:相机将75%的权重赋予中央区域(默认12mm,可以更改),将25%的权重赋予周边区域,然后通过加权计算曝光量。
  • 点测光:相机只考虑对焦点周围4mm直径区域。点测光区域与对焦点联动。
  • 亮部重点测光:D810所引入的新型测光方法。尼康的描述是该方法可以用于保留高光细节。

尽管矩阵测光存在自身局限性(不在本文中讨论),然而多数场景下,矩阵测光都是最好的测光方法。恰恰舞台这类明暗反差极大的场景使用矩阵测光比较困难。在不做任何曝光补偿的情况下,矩阵测光几乎无一例外得到过曝的照片(其实这很好理解,尝试用手机拍摄舞台,是否获得的是一张根本看不清人的超亮的照片)。曝光补偿能够解决问题,但是舞台灯光变化太快,矩阵测光无法在变化的灯光下获得稳定的结果,需要非常细致的曝光调整。

理论上针对演唱会场景点测光是合理的选择。然而,点测光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点测光的测光区域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点测光所覆盖的区域绝不是一个对焦点的显示区域,至少覆盖了周围一圈对焦点区域。这样,如果在覆盖区域里同时容纳了背景,所获得的结果一定不是你想要的。其次,点测光的测光点并不受你掌控。点测光联动的是当前激活对焦点,然而激活对焦点只有在单点AF模式下才是你选择的对焦点!我个人的体验是,使用点测光需要结合大量的曝光补偿做修正,而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演唱会的特点是很多时刻具有唯一性,并不容你去查看结果、调整曝光。所以,与矩阵测光一样,点测光在不同场景切换之间也缺乏稳定性。

理论上当人物处于画面中央时可以考虑使用中央重点测光,但是我自己并没有实际使用它,因此对它所能获得的结果无法评判。我怀疑弱光背景混杂着探照灯会影响中央重点测光的有效性,而这种模式更常用的场景是在雪地上拍摄人像。

仓木麻衣演唱feel fine
200mm, f/5.6, 1/320, ISO 6400, 9点动态区域AF, 两部重点测光,曝光补偿-0.3EV。我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探照灯直接射过来,我在拍的时候甚至看不清舞台。然而我的相机看到了。

最后,你猜到我用什么测光方式了吗?亮部重点测光!堪称舞台摄影的神助攻!

在我最初使用D810的时候,以为亮部重点测光可以实现ETTR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是我的误解。亮部重点测光其实是一种矩阵测光的变种,是尼康针对某个场景特别优化的矩阵算法,而这个场景正是舞台。我引用尼康中国网站对亮部重点测光的一段描述:

“芭蕾舞演员身着白色服装在昏暗的舞台上由聚光灯照亮,如果使用传统点测光,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也会为如何避免亮部过亮而伤脑筋。新型亮部重点测光模式可自动确定曝光,通过优先考虑场景中的较亮部分而避免亮部曝光过度。”

亮部重点测光并不是保留“高光不溢出”,而是“避免亮部曝光过度”。也就是说,亮部可以一定程度过曝,取决于相机判断的场景。正是基于这个原理,在风景摄影中利用亮部重点测光进行ETTR往往不可控——这是我当初认识的错误——因为亮部重点测光并不是为这样的场景所设计的。但是,在演唱会舞台上,选择亮部重点测光,既能够获得非常真实是舞台氛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拍摄曝光合理的歌手,并且不打破舞台的现场感。只有在歌手的主体光照非常暗而背景有强烈射灯的时候,才会造成主体曝光相对不足——这时候D810在低感光度下充足的动态范围就发挥作用了。

舞台上最难解决的就是强烈的射灯,甚至达到让人无法睁眼的地步——听到Time After Time现场的那句“哦”了吗?那就是探照灯直接射向观众的真实反应——亮部重点测光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堪称完美,它在主体亮度和背景、射灯之间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平衡。我认为这一专为舞台设计的测光模式是我这次能够拍摄到值得回忆的麻衣现场影像的最大功臣。在我写《我爱尼康》的时候,其实内心深处是在感谢尼康为D810植入的这一测光方式,而这也是科技震撼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