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镜头选择永远是愉快而痛苦的过程。可换镜头相机的魅力在于大量可选择的镜头,这是便携数码相机和手机摄影所无法体会的乐趣,也是实现各种拍摄可能的前提。极少数人可以完全自主选择自己的镜头,大多数人都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了解别人的意见以决定自己的选择,包括我自己在内。镜头选择虽然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通常也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我发现许多人是在完全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购买镜头特点的情况下就做出了选择。尽管一部分摄影爱好者进出器材成为常态,对他们来说买任何镜头都不重要,反正不合适了就换;然而我相信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爱好者和刚开始接触摄影的初学者还是希望能够买到自己合意的镜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你就得知道在选择镜头的时候到底哪些因素是值得去考量的。

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绝对政治正确的镜头选择结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就好像“只要你有钱想干嘛就干嘛”。问题在于,怎么样才能有钱呢?

大多数人选择镜头的过程很盲目源于不知道“适合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很多次强调过,了解自己的需求是购买摄影器材的最重要条件。在镜头的选择中这依然适用。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因为对摄影的兴趣,或者说购买镜头的动因也许只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冲动,并没有多少人会去计划自己的将来。但是,我依然相信你的冲动是有理由的。根据我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人在社会上从事任何活动都有其内在的动机,哪怕是潜意识的驱动。大多数人购买相机是事件驱动的,比如婴儿出生,孩子参加体育比赛,出门旅游,好友结婚,等等。购买镜头通常也是事件驱动的,比如你打算去一次非洲,这时候突然发现好像自己的镜头不够长,于是萌生了购买一支长焦镜头的冲动(念头)。

如果你去论坛就镜头选择发问,最终结果基本清一色会导向各种牛头,甚至你明明拿了佳能相机会有尼党人过来给你推荐F卡口镜头——如果你是索派那就皆大欢喜,各门各派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向你保举自己的武功秘籍,因为你有一门独步天下的转接大法绝技——其实没有人在意你的需求和想法。论坛上的大多数人是为了弘扬自己的门派,证明自己的镜头具有比别人更高的优越性,表明自己的政治正确性。

把镜头区分为牛头和狗头,有钱买牛头没钱买狗头是镜头选择中的第一个错误,也是最大的错误。

牛头与狗头

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对于乡村生活没有太多概念。前几月我在宁海山里走岔了路,看到田埂里散养的牛还感觉很新奇,可见我从小到大见过的牛真的屈指可数。狗倒是见惯了,而且各个品种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现在都强调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城里人养狗那么多,再弄个什么金毛杜宾萨摩耶的也一点没新意,那不妨我养一头牛来得震撼?

你觉得搞笑,因为牛和狗生活在不同的场景里,承担不同的“社会身份”。说牛比狗好,就好像说苹果比橘子更高级,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当然,在大多数语言的语境里,狗都经常和贬义沾边,因此说牛头和狗头没什么大问题。我只是想通过这个不恰当的比方告诉你,所谓牛头和狗头,并不代表镜头的优劣,而往往只表示应用场合的不同,就好像人需要牛来耕地,但需要狗来看家和陪伴一样。

牛头往往代表出色的光学素质,出色的做工,丰富的功能,良好的操控体验。很多人在评价镜头的时候过分强调光学素质,甚至只看锐度,这是非常片面的。锐度无疑是衡量镜头素质的关键指标之一,然而你无法忽视光学素质以外的镜头特性。在我看来,哪怕便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不是吗?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在我们做正负评分的时候,把任何一个指标的权重无限放大都是常犯的错误,更何况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到底光学素质的区别会对自己的照片产生什么影响——对焦、曝光、锐化设置、色调曲线,任何操作中的问题都可能把光学素质的优势抵消掉。

认为购买狗头是经济上对牛头的妥协是一种没必要的自扰和自谦。数码摄影技术进展到今天,价格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画质的决定性因素,市场上存在大批光学素质优异而价格便宜到离谱的所谓狗头,用这些镜头足以拍摄出漂亮的照片。关键在于,有一些需求往往是只有所谓狗头才能满足你的,比如对便携性的需求。相机从来不像汽车那样带有身份的象征,因此不要为自己不能购买牛头而感到惭愧,牛头也从来不是镜头选择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