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火山爆发,请把小阴人的游戏进行到底吧!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一番周折之后,我前两天终于算是打上了第四剂疫苗!我同事还跟我哀叹,我早就想打第四针啊,结果等到能打的时候都不用打了。早先我一直觉得自己有幻阳症,毕竟科室里没阳过的我是唯二了,所以看完门诊回家晚上我总觉得有点咳嗽,想想潜伏期也没那么短,可能是吃了碧根果。这两天我变成“幻抗症”,脑子里出现一些幻觉,觉得这会儿我的抗原提呈细胞开始向B细胞和T细胞递呈抗原了,这会儿可能B细胞成熟了,这会儿是不是浆细胞要开始向血液里释放抗体了……
有意思的是,我身边居然还有不少漏网的小阴人。所以,我想提醒这些危险的小阴人们,别管外面惊涛骇浪,鼓起勇气,千方百计地把小阴人的游戏坚持到底!
前一秒还是清零,后一秒立马躺平……其实也没什么,但是拉平感染曲线、避免集中感染是全球共识,怎么到我们这里就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解释为赶峰了呢——当然,这可能也怪不得村氓,毕竟你前一秒还说是致死病毒,后一秒马上说是普通感冒,一般人确实也难以理解。
斯隆女士以“lobbying is all about anticipation”这句台词开始峰回路转。Anticipation这个单词很有意思,作为摄影爱好者,读过Ansel Adams你也应该不陌生。其实,我在自己一直计划写的《AEP摄影教程》中,最希望说明的就是这个anticipation的意蕴。我今天不想多说anticipation,但是如果你在这三年中没有anticipation,必然处处受制。而要建立anticipation,其实不需要太多科学知识,只需要你的常识和理智。
关于COVID-19,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主动居家治疗》,第二篇文章是《新冠确实还不是大号流感:骚操作暂放一边,我们冷静客观地来聊聊科学问题》,这都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了。如果你一直看我为数不多的与疫情相关的文章,就会明白在我们对极端封控的厌恶之余,并不能忘记新冠病毒本身的致病性,这就是我反复讲解香港数据的原因。二十条之后,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放开”与“放飞”的一字之差:防疫模范生新加坡到底做对了什么》。新十条后我当天写了《新十条发布后,面对防疫政策调整,除筑起免疫防线以外,个人还能做什么?》。在最后一篇文章中,我开头写了这样一句话:
我之前已经说过“放飞”与“放开”的区别,所以面对今时今日的情况,你大概可以猜测到我自己的观点。(今注:那就是一声无可奈何的悲叹。)
第二段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疫苗的事情我今天不说了。无论是突然放开还是有序放开——不希望是前者,但是不希望不代表不是,就如过去一年反复发生的事情一样——面对新冠,筑起免疫防线始终是最重要的。
那种性质的自媒体这两个礼拜开始疯狂哭爹喊娘,其实很没有意思,因为这都是早已可以预见的事情。有人说已经“达峰”了,“过峰”了——我很奇怪,原来峰是你们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并没有,理由是重症病人并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今天进去明天出来。医院管理有句黑话叫“压床”。对,压床才是大问题。今天医院可以把内外科病房都改做收治新冠患者的亚重症病房,但是只要患者源源不断,最终就会溢出。而重症新冠患者的住院周期是很长的,需要消耗的医疗资源也是很大的。床加起来还容易,医生呢?呼吸机呢?难道把之前的患者赶出去?难道把之前的患者拔管拔掉?所以,排山倒海的疫情高峰远没有过去。对于我们大多数熬一熬的人可能就是过去了,但是人类文明的内涵不就是要保护弱势群体吗?
抗击新冠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医疗系统。中国有世界上最吃苦耐劳、最逆来顺受、也是临床水平精湛的一线医疗人员,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医疗系统保护得稀烂。为什么医疗系统会崩溃?因为短暂的重症高峰叠加医疗系统的感染减员,导致医疗挤兑。这与造成金融危机的银行业挤兑是一个逻辑。保护医疗系统取决于两点,第一是保护医疗人员,第二是避免集中就医。我们现在是双杀。
在医疗还比较落后的时候,ICU里可能只有一台呼吸机。晚上送来三个急诊患者,都需要呼吸机。怎么办?很难想象类似的事情又会发生在现代化医学中心。一些重症患者原本通过现代医学手段能够获得救治,但是因为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用不到呼吸机,用不到ECMO,结果死亡。这就是医疗资源挤兑造成的恶果。这也就是拉平感染峰、拉长人群感染周期的逻辑——使得医疗资源能够相对平均地获得时间分布。这就凸显出目前这些小阴人的重要性!只有感染人数增量能够下降,才能有时间去消化已经濒临爆发的医疗压力,让这座火不至于最终喷发。
很遗憾,没有人强调这一常识。除了个人对于染病的恐惧——非常正常,哪怕是感冒也没有人愿意得——全社会充斥着一种飞蛾扑火的狂热,大肆渲染早得早超生,早得早旅游,早得早出国的怪诞氛围。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张文宏的研究虽然在CCDC WEEKLY上被移除了,好在写文章时我截取了所有的重要数据,并且当时我在文章中还写过一句话:
然而,依然有11.1%的新冠肺炎发生在40岁以下、非高危人群中。因此,年轻、免疫、无基础疾病并不能完全规避感染发展为肺炎的风险。
你可以到上海各大三甲医院门口去看看——当然,你不用去,因为犯不着冒这个风险,我已经代你看过了——然后再问问自己,你是不是愿意在这当口万一感染新冠不幸重症呢?不错,就连我这种已经打了四针疫苗、非常注重防护、无高危因素、平素健身、自认体魄不错的人,也不敢说我一定不会重症。毕竟医学的事情,有许多例外。除非大喊一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或者“十八年后”什么的,不然你还是别管别人怎么想,坚定地把你的小阴人做下去,既是为你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当然,对于如何做好小阴人,我有几点非专业意见,仅供你参考——这年头,大概也只有非专业意见也才能听听了。
完成加强免疫
第四针已经放开了,如果你还阴着,就去打第四针。双杀里面,很重要的一杀就是杀了我们这些与最后一针疫苗已经隔海相望的医生护士。所以我之前写过,由于我们的疫苗接种时间太长,香港的经验是否还能参考需要打问号。至于疫苗选择,既然二价暂时疫苗不可能进来,那么能打什么就打什么吧,能打到的总是最好的,要看主要矛盾。我之前三针都是灭活疫苗,所以我这次选择打了重组疫苗。打疫苗时记得做好防护,全程佩戴好N95口罩,外面加一层外科口罩,穿宽松方便的衣服,避免口罩外面碰到衣服。离开接种点,及时丢弃外层外科口罩,注意手卫生。
做好物理防护,关注手卫生
相比疫苗,物理防护在预防感染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物理防护包括在公共场合戴N95口罩,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可以再加一层外科口罩(比如乘飞机、火车、地铁),离开后丢弃外层的外科口罩。请一定注意,口罩的外面是污染面,不要用手触碰口罩的外面!如果确实不小心碰到了,需要及时洗手,或者使用酒精免洗洗手液。请看下方我之前曾演示过的作死三部曲!
我经常看到有人穿着防护衣、戴手套。我不建议你穿任何防护衣或者戴橡胶手套。原因是你基本不太可能会正确地脱防护衣和脱手套!事实上,反复使用手套可能增加污染和感染概率。CDC的指南不建议医务人员在一般医疗环境下使用防护衣,原因相似,因为不严格遵循规范的脱卸防护衣容易导致污染。勤洗手、在家门口备上一瓶酒精洗手液,远比戴手套有用。
少聚集,自我隔离,关心老人
因为外面已经是许多阳人毫无防护到处跑的状态,你只能尽可能减少外出与聚集。尤其对于家里的老人,这段时间应尽量建议他们少出门。我在新十条发布以后第一时间就是劝双方父母这段时间尽可能别出门。对于独自居住的父母,在你必须比较多接触社会面的情况下,可以暂时把上门的关照改为远程关照,包括通过线上购物帮助父母买菜等。尽可能留下一片相对安全的空间给这些老人。始终记住,三甲医院目前的现状。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重症,谁又都没把握说自己一定不会重症,那么我们就别去赶什么峰了,好吧?毕竟,只要有命在,广场舞年年能跳。
阳性感染者应履行自己的防控责任
最后这一条和小阴人无关,却是又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催促着阳人上班我就不说了,问题是对于阳性感染者的防护难道不应该特别强调吗?连我身边都有家里人阳了觉得自己反正不能幸免索性出去大吃大喝的人,阳过之后睥睨天下的不在少数。阳了有症状来医院看急诊可以理解,但是看完急诊兜着个把各种不紧急的“病”也都看一遍——比如体检——这是典型的缺德或者无知行为。我们也许为了体现某某速度,不断放宽阳性患者居家隔离标准,这何尝不是推高感染峰的重要一环呢?虽然72小时抗原阴性是解除隔离的较好标准,但是也确实并非都如此执行。但是抗原阴性后继续佩戴口罩5-10天则是一般的共识。因此,阳性感染者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秉承社会公德,在感染期内居家隔离,在康复之后5-10天继续佩戴口罩出入公共场所,以保护身边的人。
我觉得未来几周我们会有更多欢欣鼓舞的渲染,但是我的anticipation则是千万别让医院这座火山最终爆发。有鉴于此,你最好不要因为什么严重的问题去医院——比如,你最好不要感染新冠,至少尽可能避免自己变成重症(打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又如,最近你就别在路上和人飙车了,被卷进200车连环相撞的事故里一点也不好玩;极限运动最好稍微别那么极限,以免伤筋动骨。一些本来可能只是吃点苦的事情,会变得很麻烦,因为医院没有床位,没有医生,没有血,没有呼吸机!所以,保护好自己,把医疗资源让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共同度过这至暗时刻。
当然,半年之后回头再看,我们依然会有不同的感触。很难说2023年是否会变得更好,但是至少2022年最坏的那一部分不会在2023年复活,这就足以让人希冀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来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