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还是无反相机(三)
发布日期: 2015-07-07
本文较长,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 单反相机还是无反相机(一)·为何购买无反相机
- 单反相机还是无反相机(二)·为何购买单反相机
- 单反相机还是无反相机(三)·关于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选购误区
- 单反相机还是无反相机(四)·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选择
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选购误区
了解了消费者购买无反相机或者单反相机的主要理由,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选择误区。毋庸置疑,消费经常伴随着盲目与冲动,所以假如你只是一时兴起或者一时冲动做出选择,原也无可厚非。不过如果你不是那种钱多到可以扔水里的主——好吧,在今天不如换种说法,如果你不是钱多到去抄底的主——希望花钱买到更合适的相机,那么这些信息能为你增加一些理性的认识。
关于画质
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差别并不在画质上——专业相机与入门相机的差别也不在画质上。例如,索尼A5100是一台非常入门的相机,奥林巴斯OM-D E-M1是一台面向专业的高端相机,然而这并不能否认A5100的画质比E-M1更好这一事实。同理,虽然佳能EOS 760D的画质要比E-M1更好,它却及不上索尼A6000,更比不上索尼A7R II。因此,画质不是你选择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理由。
决定相机画质的主要因素是感光元件尺寸以及技术水平(或者可以直观地理解为设计年份)。感光元件越大、技术工艺越新,画质通常就越好。人们认为单反代表高画质是有历史原因的。一方面,既往通常是将单反相机与便携相机相比,感光元件尺寸差异悬殊,导致单反相机高画质这一思维定式。另一方面,单反相机的最小画幅尺寸是APS-C,而1寸和微4/3在无反相机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所以单反相机的整体幅面要比无反相机更大,成像质量也越好。
然而你不是买一堆相机,而是买一台相机,所以画质与幅面都不是你选择单反相机或者无反相机的理由。如果画质是你的首要选择,你又喜欢无反相机,那么索尼A7系列可以实现接近尼康全幅单反相机的画质,索尼、三星和富士的APS-C无反相机在成像质量上也达到了APS-C单反相机的主流水平。
关于专业
许多人觉得单反相机更专业,因此选择单反相机。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职业摄影师是靠相机来吃饭的,不同的工作场合决定了不同的设备选择,性价比、耐用性和系统的完备性都是重要因素。是不是无反相机就不专业?不是的。无反相机同样可以用于专业工作,无非是你“觉得”不专业而已。
如果你是根据专业摄影师的选择来选择设备,本身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妥。或许也正因如此,无反相机制造商也会赞助不少有影响的摄影师,以尽可能提升自己的形象。有不少专业摄影师至少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不再使用单反相机而开始使用无反相机。对于掌握摄影技术和的人来说,无论单反相机还是无反相机,都不妨碍他实现自己的拍摄目的。所以,专业或者不专业完全是相对的。只要设备对你是称手合适的,完全不用在意别人是否评价它为专业。
关于便携
虽然便携性是无反相机的重要优势,然而无反相机系统不见得一定那么便携。一方面,与手机和便携数码相机相比,无反相机的携带负担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使用多支镜头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当配备更多镜头或者组成一套完整系统,无反相机相比单反相机的体积优势会下降,这时候幅面同样成为了最重要的因素。
在现有无反相机系统中,索尼A7系列采用全幅CMOS,画质最佳,口碑很好,但是系统体积也最大。索尼FE卡口现有的主力变焦镜头包括16-35mm f/4 ZA、24-70mm f/4 ZA和70-200mm f/4 G。有人质疑索尼为什么不生产f/2.8恒定变焦,事实是f/4变焦能够相对较好地控制系统体积,因此我认为索尼的选择是正确的——加之全幅CMOS能够较好地弥补一档光圈。如果把索尼的f/4变焦镜头和佳能、尼康的同等镜头进行比较,它们在尺寸和重量上的优势并不像机身那么大,尤其在长焦端。
当幅面缩小到APS-C,索尼、富士、三星、包括佳能EOS M等相机的体积往往能够进一步下降,镜头也要略小一些。然而,它们与APS-C单反相机系统的差别也并不一定那么明显。比如,富士X-T1加上几支富士龙镜头的系统不见得比100D加上几支小巧的EF-S镜头组成的系统更便携。当然,索尼A6000 + 16-50 PZ这样的组合则有很大优势。问题在于,APS-C尺寸上画质和体积完美平衡的无反相机镜头实际上很有限。
真正能够体现系统便携性的还要算是微4/3和1寸系统。奥利巴斯和松下推动的微4/3系统有一组画质优秀、体积重量控制极佳的镜头可供选择,在机身上既有E-M1这类与X-T1相似的机型,也有GM5这类非常小巧的机型。尼康1系统也提供了一套非常便携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的画幅尺寸更小,只是这套系统的性价比实在是很低。
因此,购买无反相机不一定是购买了一套便携的相机系统。相反,尼康D5500加上18-55 VR II和55-200 VR也是一套易于携带的系统。幅面依然是决定相机便携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相同的幅面下,无反相机制造商会更注重便携性,因此体积与重量会相对略小一些。如果便携性是你的主要诉求,那么你必须考虑幅面对于系统体积与重量的影响,而不单纯是单反与无反相机的选择。
另一方面,小型化与便携性也并不是无反相机的唯一发展方向。事实上近期发布的E-M5 II和A7R II等相机都要比早先的相机更重一些。无反相机想要在更高的层面上争取单反相机用户,握持、操控、材料等细节可能就会显得比便携性来得更重要。
关于技术与信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观点甚至信仰——说实话,在器材选择这件事上我没有任何信仰,但是不少人有。所以有些品牌的坏话不能说,一说就要被群起攻之。对于这些问题我不会多做评论,粉丝的信仰拥有无尽源泉,没必要去破坏什么。但是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就得客观地看到信仰背后的东西。
客观来说,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从技术角度来讲,无反相机是新事物;然而,新事物是否代表着它要比单反相机更先进?我不这么认为。其实之前我详细分析过,相机制造商有生产无反相机的动力,因为无反相机的成本更低,边际利润更高;同时,无反相机是索尼、奥林巴斯、松下等公司进入可换镜头相机市场的唯一路径,事实证明这一路径也是成功的。但是,至少就照片拍摄而言,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只能说是各有所长,我看不到无反相机“更先进”的地方。
无需否认,佳能和尼康的怠惰使得单反相机看起来在技术的先进性上落后了。但是我强调是“看起来”。时至今日,无反相机其实依然在以单反相机为追赶目标,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谁能够解决用户体验问题,比如更好地接入互联网,更好地满足个性化设置,并且能够改变用户的既有习惯,谁就能够赢得未来。至于这个未来属于谁,我现在看不清楚,所以不会贸然下结论。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之争也并不是佳能尼康与索尼之争。佳能与尼康不但已经介入了无反相机业务,并且最终会扩展自己的无反相机产品线,这是必然的趋势。至于他们会怎么走,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为他们有包袱,有很多考虑,不像索尼这般轻装上阵——顺便说一句,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佳能和尼康不在无反相机上更用心。假设你占据了市场80%的份额,那么你希望去改变它吗?你希望引入新产品去竞争自己的旧产品吗?谁希望改变?市场的另20%!
如果你是因为对于未来科技的信仰而购买相机,那么希望你的信仰足够坚定,你的眼光也足够准确——千万不要是在5100点满仓的那种信仰。问题在于,购买相机是为了今天使用,任何今天购买的相机若干年后都会被淘汰,无论科技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