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会不会因为一份报告而破产?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尼康2017年财报

抱歉,我没有什么内部新闻,也没有什么调研报告。周末的文章里我说到一位孕妇对产前诊断报告的担心,今天我想将它引申一下,在摄影器材的领域找到相同的切入点。

尼康当然没有破产,也没有倒闭,或者说目前尼康还是一个相对健康的公司。但是很多人在怀疑尼康的未来,而且刚刚发布的财报非常不理想。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很多医生认为只要把核心的医疗问题解决了,剩下的细枝末节都不重要。这是错误的,我说,这不是你买iPhone、买Estee Lauder、买LV的态度。很遗憾,或许尼康的高管从来不买奢侈品,所以他们抱有与那些从不在意报告格式的医生相同的想法。

根据目前的数据分析,在可换镜头相机市场,佳能占有48%的份额,尼康占有23%的份额。历史上,佳能与尼康形成的双寡头市场格局事实上已经被打破,目前是佳能一家独大的态势,尼康几乎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在滑落,而索尼在在后面奋起直追。造成今天这样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并不是尼康产品本身的问题——品控是问题的一方面,但是品控不是产品设计本身的问题,品控对产品力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挽回的——很多人依然经常跟我争辩,认为一款出色的产品就是一款成功的产品,这其实是看起来最合理、但是最容易引发灾难的误解。

如果让我推荐最值得购买的可换镜头相机,我依然会罗列:D7200、D750、D810,如果要罗列最强大的APS-C相机,无论如何不可能忽略D500。因为尼康品牌价值的下降,事实上这些产品都在以大幅打折的形式出售,无形中给你带来很高的性价比——当然,尼康在另一方面控制并抬高了镜头的价格。如果你使用D7200、D500、D750、D810,甚至D5,在正常情况下,我想你对相机是满意的。所以,尼康有能力生产出色的产品——我相信尼康也有能力生产出色的MILC,这不是研发和技术的问题。

然而,好的产品不代表成功的产品。决定产品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然而还有许多因素在决定产品的未来。

很多人讨论尼康没有及时跟进无反相机,这种说法忽略了尼康1系列早于佳能M系列进入市场的事实。尼康1失败不在于尼康选择的感光元件太小,而在于尼康完全错误规划了尼康1产品线。时至今日,依然有人看到尼康1的优点,但是尼康自己也许没有看到。从市场宣传到定价,到产品换代,尼康犯下的错误数不胜数,所有这些错误完全遮盖了尼康1小巧、高性能、高画质(相对于感光元件尺寸而言)的特点。本质上,既然1英寸便携相机能够卖那么好,尼康就没有理由不能将尼康1打造成成功的产品线——只要有合适的镜头、合理的产品布局以及有竞争力的价格,加上恰如其分的宣传。

我曾经很多次批评过一家合作单位,我说你们总是对新技术浅尝辄止。你们试一下,没成功,于是说,这条路不通。如果你们在尝试之前是经过充分论证才开始的,那么就要勇于走下去克服困难,而不是碰到墙壁就掉头。你不砸怎么知道这堵墙砸不开?

而尼康给我的印象如出一辙。看一看尼康1系列的产品更新路线,给我的感觉是凌乱、没有规划。尼康1最初规划了V、S、J,到现在只剩下了1 J5,说明尼康很早就放弃了。尼康1的问题不在产品性能上,而在技术以外的部分。如果尼康是一家医学检测公司,那么我想下一个定论:制约它生存和发展的不是检测技术本身,而是它交给患者的检测报告。如果这家检测公司有一天破产了,不是因为它的检测技术不够好,而是因为它报告的形式太差!

你觉得不可思议?事实就是这样!我之前写过一篇尼康D500与NIPT的文章,是因为这些年我自己有切肤之痛,所以我很能理解尼康的处境。你有再牛的技术,你有再高的水平,都不能保证你能够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上风。成功,是一个综合体;忽略这个综合体的任何一面,你都要在另一面花费更多努力来弥补;如果你只看到了综合体的一面,那么你必定会失败。在这其中,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佳能其实是尼康的一面镜子。这些年尼康拷贝不走样的戏码有点跑偏了。佳能的EOS M初看起来不太成功,但是佳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我相信EOS M5、EOS M6已经成为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尼康第一个为单反相机配备了视频拍摄功能(D90),但是佳能把这件事情具体落实了,并推出摄像专用的EOS系统,尼康又一次完败;同样在入门级单反相机市场,佳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进化,让自己的Rebel保持了足够的竞争力,而尼康则从D3200/D5200开始就基本处于倒地假死的状态;佳能在倏忽之间就有了G1X、G3X、G5X、G7X、G9X那么多高质量的便携相机,尼康则因为ROI的原因取消了原本被寄予厚望的DL。

尼康在D3/D300/D700那段时间曾经刺激了佳能,佳能看起来并没有激烈的回应,但是如果把过去10年的历程综合起来看,佳能的回应是恐怖的。佳能看起来像是一个出身名门的武林高手,每招每式虽然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是功底深厚,无懈可击。尼康呢,就像是一个穿梭于绿林的豪强,虽然一技傍身,终于是无法登得大雅之堂。

我很深入体验过尼康D5500/D5600,我想说其实我很喜欢D5600。然而,今天如果作为一个入门新用户,我想77D应该会是我的第一选择——为什么D5600没有双指令拨盘?像D3400/D5600这样的相机,需要一些特点去脱颖而出。比如,可以把D3400/D5600做成极度便携的单反相机,但是在功能和价格上加以区分。如果D5600拥有D7200的功能特点,并且增加一个指令拨盘,同时尼康可以提供一些真正考虑到便携性的DX镜头,我想无论如何我不会买E-M10 II。是尼康工程师设计不出这样一台D3400或者D5600?是尼康设计师只会设计一支又一支18-xx的DX镜头?

显然并非如此。尼康现在能说的是:我有画质出色的产品,我有最先进的自动对焦系统,我有光学素质优异的镜头。但是,尼康在质量控制方面有点失控,产品规划方面失控,在市场策略方面失控,在舆论引导方面完全失控。为什么D7500发布以后大家关心的只是被拿走的第二个SD卡插槽?我很怀疑,D820要是一台怎样的相机才能让互联网的读者满意?

作为尼康相机的使用者,尤其是中高端DX/FX格式相机的使用者,其实这一切与你无关。因为无论尼康未来怎么样,都不影响你今天使用的是性能出色的相机。但是,我想尼康今天的处境(无论未来尼康是走出来继续与佳能分庭抗礼,还是成为二十年后又一个宾得)可以给我们很多教训和启示,如果反观尼康过去10年的历程,也许可以避免很多重蹈覆辙的经历。

作为摄影爱好者,或者作为尼康用户,你根本无需担心尼康的将来。然而,如果你是商业摄影师,你的设备是你的工具,你要考虑未来的拓展性,那么尼康今天的境况无疑会把你往佳能推。毫无疑问,我今天依然喜欢D810,但是如果我从明天开始开设一个摄影工作室,我毫无疑问会购买佳能5D3或者5D4。并不是因为D810没有5D4好(我觉得D810好于5D4,至少性价比奇高),而是因为当我考虑未来的时候,我会选择佳能而不是尼康。而且说实话,今天我已经要开始评估,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去购入那些性能优异、然而价格昂贵的尼康镜头。

如果尼康不认真对待自己交给客户的那些报告,这就是恶性循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