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摄春季盛开的繁花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自然摄影或者说风景摄影最大的制约在于风景本身的不可控性。反过来说,这也成为了自然摄影的独特魅力。虽然春季我们不再有最长的假期,但是在这个繁华盛开的季节,不用走的很远,哪怕在临近的小花园、马路边、甚至自己家里都可能拍出属于这个季节的生机。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为你介绍一些拍摄春季繁花的小技巧。

审美

拍出属于这个季节的美,那你就得读懂她的美。每逢花展,总能看到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我经常观察身边的人是如何阅读风景的。在拍摄花卉的时候,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仅仅放在花上面。他们注意的是如何把花拍全,怎样去除环境的干扰。于是,带上百微镜头追求成像的细节,将一朵形态最好的花放在画面正中,甚至不惜将花折下。更高级一些的玩法,是带上一块黑色的背景布,遮盖在花的后方,拍摄纯色背景下的花朵。

数年前,当我在森林公园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块黑布拍摄花盆里的花还不知道是在干嘛。经常还有些好心人会很热心地对我说,来来,你也来拍,这是我带来的,大家一起用。后来我在美篇里看到相应的照片,才明白是派这样的用途。如果在边上再配上花卉的名称,简直就太完美了。

当我在春季带上相机出门,我所想看的是“这个繁花似锦的季节”。如果用一块黑色的绒布遮盖了季节,繁花似乎也就失色了很多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胡祗遹)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

不妨读一读素来被我们视为文化瑰宝、却又显得在现代社会里最无用的诗词,对于发现春花的美是有很大启发的。中国古典文学那种对映衬、比喻、比拟的深入研究和技法是我们可以不断借鉴的美学宝库。对于环境中的美,或者以俯瞰的视角展现环境的全貌,或者见微知著,以一个小视角带动全景的描写,这都是我们通过古诗词所能看到的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简直就是一幅用文字书写的自然画卷。如果我们拍摄的是花,但是你看不到花以外的春景,看不到因为婉转江水和皎皎明月带来的映衬,那你就会错失自然的美。因此,如果张若虚生活在今天——套用我中学物理老师的那句话:假使张若虚坐起来子——他必然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但是,你能用自己的相机去书写张若虚的诗句吗?

因此,拍摄春季的繁花,首先是去感受季节的美。并不是说不能拍花的特写,而是不要关注花本身。读读古诗词,不要带相机,去那些你觉得漂亮的地方走走。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皮肤感受,用心阅读。找到季节的美,然后用你的相机把她们记录下来。

樱花
尼康D810 70-200mm f/4 VR @120mm f/8 1/160s ISO 200

寻找背景

如果你仔细把我上面列出的8句诗词曲读一遍,你会发现其中的一些元素:园、墙、秋千、亭台、夕阳、柳、影、山寺、江、月。假如是以花为主要拍摄对象,那我对这些元素做一个笼统的概括为:背景!

在你拍摄花的时候,最大的构图问题在于寻找合适的背景。或者说,你目标中的花在怎样的背景上才好看。或许是一种异色的反差,或许是一种同色的增强,或许是一种线条的美感,这都取决于你的眼睛和实际所处的环境。但是,如果借鉴我们的古诗,那么在春季花卉摄影中,最容易获得美感的背景来自于非自然环境:建筑。

如果我要拍摄花,我很少去那些新近的以花为宣传要点的大型公园。这些通过人工种植或者苗圃改造所建立的樱花园、桃花园、菜花园以致天热一些的薰衣草园或者天冷一些的枫叶园等等,往往缺失了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建筑。而且,单一种植的植物会显得过于整齐和单调。当然,有些公园在形制规划的时候也考虑了相得益彰的建筑,这就看规划者的审美趣味、建筑水平和资金投入。

茶梅
尼康D810 85mm f/1.8G @ f/2.8 1/400s ISO 64

白色、有一定线条的建筑是相当能衬托出花朵的背景。中式的、日式的甚至美式的那种略显玲珑的建筑在形态上也和花卉很般配。屋檐、栏杆、柱子,都可以成为画面的构图元素。当然,假如有“山寺”这样的完美映衬会更好。

方塔园
尼康D810 35mm f/1.8G @ f/8 1/160 ISO 64

建筑并不是唯一可用的背景。在没有建筑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树、草等其他植物和色彩来构建环境背景。对于以花为主体的特写照片,通过长焦、大光圈,或者距离的差异,以明显的清晰度对比区隔主体和背景。对距离差别很大的物体,借用手机的“大光圈”功能都能实现非常自然的焦外虚化效果。总之,要想突出美丽的花,就要有相称的背景。

花
尼康D810 70-200mm f/4 VR @ 105mm f/5.6 1/60s ISO 80

寻找视觉的平衡点

我们上面说背景,确切来说不单纯是“背景”,而是画面除了花以外的构图元素。可以是背景,可以是前景,也可以是中景。与使用超广角镜头类似,一片广袤的“花海”尽管可以在现场带来强烈的冲击,但是几乎极少能复制到一张平面照片上。身临其境的“临场感”需要一点构图技巧来得以复刻到照片中。大多数时候,需要一些视觉的关注点、引导线,或者说视觉的平衡点。

任何一张照片,都应该有一个画面的重心。当然,理论并非那么死板,有时候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拍摄人像的时候通常不会有主体的问题,因为你会很自然把人看做画面的主体,或者重心。在拍摄花的照片时,情况是相似的。无论是一朵花、一束花、一棵树、一堵墙、一块牌子、甚至一个垃圾桶,关键的问题是在画面上要有一定的反差、起伏。

桥与海棠与少女
如果画面中有人像,构图会自然以人像为中心。如果画面中没有人像,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构图方式,用景物来占据人像主体的位置,从而形成画面的平衡。
二月兰
类似的例子。左侧人像照片有一种“倚靠”的感觉,右侧二月兰照片的树干呈现出类似的感觉。如果画面中没有树干这段斜度,一片二月兰花海会显得略微单调

我一直有一个完全瞎掰的理论:当你的人处在花海中的时候,你脑海中的主体是你自己。因为人是意识的主体,所以在你脑海中的成像类似于从天空俯瞰花海,而你的人在花海中间。同样,仰望樱花树,你的人也会是大脑照片的一个参照点。而当拍成照片以后,观察者这个支点没有了,所以你看到的画面会非常平淡。这时候,你就要人工去制造一个类似“观察者”的角色,来反衬你想要表现的花海的场景。

仰望与俯视

在旅行摄影中我经常说要“东张西望”。如果是户外徒步,则要经常性地回头看,因为面前和背后的风景迥异,光线不同,身后的美不要被忽略。在拍摄春花的时候,也要看看天看看地。人的视线天然是平视的,所能看到的视角有限,观察景物越近视角越小。抬头看树上的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这是我在小区旁边的小公园所拍摄的海棠。背景是天空,相机的视角是由下往上的。通过长焦距和大光圈,虚化了背景的花丛,渲染了粉嫩的气息。但是,如果我当时采用平视视角的话,因为背后是灌木丛,就无法获得这样干净的画面。

海棠花
尼康D810 35mm f/1.8G @ f/1.8 1/1250 ISO 64

这是我之前展示过的一张照片。照片拍摄也是采取了仰视的视角。我在家里狭小的环境对着这盆花尝试过不同的角度,平视、俯视,最后发现还是仰视更能够表现出蟹爪兰形态上那种向前伸出的特点,而背后家里杂乱的环境也通过视角的切换被巧妙地避开了。

蟹爪兰
尼康D750 50mm f/1.4G @ f/2.8 1/50s ISO 400

与此相反,你也可以往下看,找到独特的光线形态和草花们的美。即使在路边,只要有心,那些美丽的草花无处不在。对于地面的这些小野花,微距镜头确实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在早春时节,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成片的紫色二月兰。记得降低一些饱和度来表现二月兰美丽的颜色。

地上的色彩
尼康D750 24-70mm f/2.8E VR @ 70mm f/5.6 1/125s ISO 100

运用光线

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花会表现出不同的纹理和色彩。因此,合理运用光线对于表现花卉也是很重要的。花朵色彩艳丽,通常需要避免直射阳光尤其是正午的顶光。在顶光等强光条件下,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会异常清晰,但是成像不太干净,细节感不强。阴天或者在阴影里的花朵表面柔和,对于展现花的细节会有帮助。

但是,我还是鼓励你去寻找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光线条件,尤其是逆光和那些具有强烈反差的光线条件,哪怕在这些环境下曝光往往会比较困难。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傍晚时分出门闲逛拍摄的。这株紫玉兰已经过了盛放期,一些花瓣开始枯萎。事实上,当时的太阳已经不太高,这株树形优美的紫玉兰主体已经处于阴影中,看起来是比较暗淡的。紫玉兰对面是一幢白色小洋房,所以我想站在洋房对面隔着玉兰看看。但是,当我走到某个特殊角度,阳光正好从背后的树冠间撒过来,染上了一层金色的薄雾。于是,我就以逆光的角度拍摄了这幅照片。

紫玉兰
尼康D810 85mm f/1.8G @ f/5.6 1/125s ISO 64

这株茶梅离玉兰并不远,初一看也是在阴影中。但是,茶梅的花瓣边缘和叶片边缘透着光线。所以我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尝试着看看是否能够获得午后春天这种温暖和慵懒的感觉。

茶梅
尼康D810 85mm f/1.8G @ f/4.5 1/125 ISO 200

与相对平淡的顺光相比,逆光、侧逆光往往更能勾勒形态,并且带来不同的画面感。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用眼睛去找到那种戏剧性的光线效果,找到那株明暗反差强烈的植物,并且找出合理的拍摄角度。

善用长焦镜头

如果只带一只镜头去拍花,那毫无疑问是长焦镜头。70-200mm f/2.8无疑是最为全能的选择。除此以外,任何带上点中焦的长焦变焦镜头原则上都可以胜任,包括各种套机镜头。如果用定焦镜头,那么最好是85mm以上的定焦镜头。

并不是说不能用广角镜头拍花。广角镜头当然能够拍摄美丽的春花。比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样的场面毫无疑问广角镜头会更合适。我推荐长焦镜头,无非是因为长焦镜头更能相对简单地拍摄出漂亮的照片。所以,不要和我较劲。

很多时候,觉得照片画面感不强,是因为你站得不够远。站得近,你就要用广角。透视原理决定这时候你能拍进更多的背景,于是就少了一种“裁切感”。此外,在大多数时候背景是相对冗杂的,广角镜头很难剔除背景中的这种繁杂,而长焦镜头则能给你更精准的背景指向。

在我看来,要简单地拍出写意的春花照片,很要紧的一点是站得远一些,焦段长一些。大多数人习惯的拍摄方法是站得很近,恨不能手机贴到花上面——手机在近距离拍摄方面相比相机有明显优势,因为手机底小,镜头焦距短,所以相对贴得近——即使你要拍摄特写,也不妨试一下离得远一些。这时候,近大远小的透视会被压缩,成像的感觉完全不同。

山花
尼康D810 70-200mm f/4 VR @ 70mm f/6.3 1/40s ISO 220

我之所以会买华为P20PR0,很大长度上是因为它等效81mm的镜头。对于摄影来说,视角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手机的广角镜头在这方面有先天的弱点。而物理多焦段的引入完全改变了这点。

这是我在武汉东湖拍摄的海棠。在讲课之前,我早起出去跑了一圈步。返回的时候看到东湖边上梨园外边的这些建筑和花。相比开阔的东湖,在亭台衬托下的海棠和樱花绝对要入照很多。这幅构图得益于我手机的81mm镜头。类似的画面,如果你站得更近,用手机通常的20-30mm镜头来拍摄,透视会不同——注意房屋上的线条,在这幅照片上已经有明显的透视变形。如果采用27mm镜头站得更近拍摄,这种仰视的效果会更明显。正是因为拉开了一定的空间,石亭墙外的海棠才和墙壁显得更加亲密(长焦带来的压缩感,依然是透视的原因)。当然,墙上那盏在大白天还没熄灭的灯正好为画面点睛。

海棠
华为P20 PRO 81mm f/1.8 1/180s ISO 80

怜香惜玉的后期

初学者最喜欢的后期处理方法是S形曲线+饱和度,我当年也是这么做的,甚至我在相机内部的配置文件里都导入了S形曲线。虽然后期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在花卉摄影的照片中,要慎用S形曲线,慎加饱和度。

我自己拍摄时使用的优化校准是一种相对低对比度、低饱和度的模式,这可以保留更多细节。而如果你使用的是高饱和度、高对比度的优化校准模式(鲜艳、风景之类),那么你的花看起来可能会过于艳丽。而如果你是以JPEG方式记录的,那么后期处理的空间会很小。

花
尼康D300 50mm f/1.4G @ f/5.6 1/160s ISO 200
花
尼康D810 70-200mm f/4 VR @ 70mm f/5.6 1/250s ISO 100

如我之前说过的,花一般是画面中最为艳丽的部分。对于花的特写,你会注意花瓣上的纹理细节。但是,即使对于成片的花,过饱和与过高的对比依然会带来一种画面的“不洁净”感。简单来说,因为饱和度太高、对比度太高造成花瓣上细节消失,色彩堆成“色块”,从而产生“乌糟糟”的感觉。如果你觉得画面看起来有点“脏”,有点“闹”,有点“杂”,尝试在Lightroom里降一点点鲜艳度,对阴影做一些补偿,将曲线的阴影部分稍稍拉高,看看效果是否会更好一些。

对于花卉照片,局部对比度调整的效果经常会远好于全局对比度——该照片增加暗角本身也会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