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单电相机系统概述

发布日期:2014-12-05

在数码摄影崛起之前,富士堪称摄影行业的巨人。曾几何时,在超市和小卖部里到处可见富士胶卷。绿色的富士胶卷盒旁边总有黄色的柯达胶卷相伴,这两大巨头对市场的争夺在胶片时代就从没停止过。时过境迁,随着胶片逐渐被封存入历史,影像行业的巨擘柯达已经申请破产保护。也只有旅行在外存储卡被写满的时候,我们也许才会偶尔怀念那个在旅游景点的小店中能够方便地买到胶卷的时代。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其实是柯达研制的,而且在数码相机早期的市场化过程中柯达也算是一个先行者,然而在数码风潮中柯达的决策似乎完全错误了。在过去的10年间数码相机发展有多快,柯达就被甩得有多远。尽管富士也从来没有真正成为数码相机市场的主流,但是和抱着老大心态扔出14n的柯达不同,富士一直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与主流数码相机市场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在怀念富士利用尼康D200机身制造的S5 Pro那漂亮的色彩,富士的那些长焦机也曾经是摄影爱好者热议的话题。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和佳能、尼康这些在数码时代成功转型的公司相比,富士总显得有些气若游丝。如果不想转型为一个以化妆品为主业的公司,富士显然需要拿出那么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就在柯达宣布破产的同一年,富士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台X系列可换镜头数码单电相机——X-Pro1。广泛的好评和热烈的反响让富士在竞争激烈的数码相机市场上赢得了一块坚固的阵地。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富士X系列已经成为单电相机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部队。就像富士在自己的广告语中所说的那样:X系列为您带来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经典之作。

富士X单电相机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在外观和操控上,X系列相机是复古型的旁轴相机(X-T1为复古外形的类单反型相机);在感光元件上,X系列采用了富士独特的APS-C格式X-Trans CMOS(X-A1除外)。

富士X系列相机的外表非常吸引人,不但因为这些相机做工考究,同时也因为它们看起来和常见的现代相机不一样——既不是单反相机的外形,也与类似DC的微单相机有所不同。富士X系列相机在外观上与上世纪70年代的旁轴相机极度相似,所以这也被称为旁轴类型的单电相机。如果要在今天找一个和富士X系列相机外观类似的系列,那么显然你会想到徕卡。

富士不但在相机外形上采用了复古的设计,同时相机的主要操控也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传统模式。你可以通过相机顶面右侧的两个拨盘分别控制快门速度和曝光补偿;当使用定焦镜头时,你可以直接转动光圈环来调节光圈大小。这样,光圈、快门和曝光补偿这三个重要参数都能够非常直接地被操控和观察。在X-T1上,感光度也可以通过机顶的拨盘操控。

这是一种经过现代改良的传统操控设计。如果你曾经有操作类似相机的经验,那么你会非常喜欢这样的操控方式,因为它的简洁和直观。同样,你也会喜欢X系列高端机型配备的眼平取景器。它能够让你像操作传统旁轴相机或者单反相机一样拍摄照片,而不用对着液晶屏进行拍摄。尽管如此,X系列的眼平取景器却和传统旁轴相机不同。在部分机型(如X-Pro1)中,它是既有光学取景器(OVF)功能又有电子取景器(EVF)功能的混合取景器;而在另一些机型(如X-E2)中,它是单纯的电子取景器。

虽然外形和操控上都相当传统,但是X系列的心脏部件CMOS却相当先进。多年以来,富士一直在数码感光元件的制作上独辟蹊径,X系列相机所搭载的X-Trans CMOS是继EXR之后又一款成功商业化的独特感光元件。今天市场上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CMOS都采用一种被称为Bayer阵列的色彩滤镜排列方式,而X-Trans CMOS则采用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滤镜排列方式。由于Bayer排列是一种机械的RGBG重复序列,因此容易在成像过程中出现摩尔纹。尽管在CMOS前覆盖一块低通滤镜能够基本解决摩尔纹的问题,但是低通滤镜却对成像的锐度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通过使用不同的色彩滤镜排列,X-Trans CMOS能够极大改善摩尔纹的出现,使得低通滤镜不再必要,从而提高了成像的锐度。同时,由于X-Trans CMOS特别的像素排列方式增加了感光元件感受亮度的能力,富士X系列相机的高感表现非常出色。加上富士使用了片幅较大的APS-C格式CMOS,X系列相机成为了当今单电相机市场上高感画质最优秀的相机系列之一

做工精良的复古机身与古典操控,以及画质优异的X-Trans CMOS成为了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区别于市场上其他产品的名片。

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系统的弱点

世界上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这一点在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独特的X-Trans CMOS和机身设计成为富士X单电相机的最大亮点;另一方面,它们也成为X系列相机的显著弱点。

X-Trans CMOS虽然在锐度与高感方面优于使用Bayer色彩滤镜的传统CMOS,然而X-Trans CMOS特别的色彩阵列排列给数据解码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与传统感光元件相比,解码X-Trans CMOS的数据需要特殊的算法,而目前主流图像处理软件(比如Lightroom,Adobe Camera RAW等)在解X-Trans CMOS的RAW文件时都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导致使用软件在后期解富士X系列相机的RAW文件将无法达到机内直出JPEG的效果,主要的问题是在细节部分可能出现一些色彩伪迹。如果你习惯拍摄JPEG照片,虽然直出照片依然存在色彩伪迹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相对较轻;然而如果你习惯拍摄RAW,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这甚至可能影响你已经建立的后期处理习惯。

在机身设计和操控方面,富士X系列相机的传统风格在被一些人喜欢的同时也容易被很多其他人不喜欢。就像有些人面对富士X相机的光圈和快门转盘会有回家的感觉一样,另一些人会完全找不到方向,仿似来到异国他乡一般。简单来说,这是一种至少在今天看来非常别致的设计,你最好能够实际感受这种不一样的操控方式——哪怕只是拿一台模型机感受一下——再决定是否真的要选择这样一台机器。

X单电相机的设计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即体积。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的机身在体积上比大多数单电相机都要大——不但大过没有眼平取景器的微单相机,同时比索尼A6000和奥林巴斯OM-D E-M1这样面向专业市场的单电相机也要大一些。如果你希望购买一台小巧的微单相机,富士X系列可能不是你的选择;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富士X系列相机在体积和操控方面也算做到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平衡。

最后,尽管单电相机与单反相机相比具有先天的视频拍摄视频拍摄功能不是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的强项;或者说,视频拍摄是X系列相机中最弱的一环。

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产品线

第一台X系列可换镜头单电相机X-Pro1发布于2012年,此后富士又发布了X-E1。X-Pro1与X-E1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使用了混合取景器,可以在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之间进行切换;而后者没有配备光学取景器,但是使用了一块2.36M画点的OLED电子取景器代替X-Pro1 1.44M画点的LCD取景器。X-E1的价格要比X-Pro1便宜大约3000元左右,体积也更小一些。目前,富士X已经形成了从X-T1到X-A1由高到低排列的丰富产品线供不同层次的使用者选择。

富士X系列另外提供了一种不可换镜头的相机选择,X100系列是最为成功、也最受好评的相机系列,最新的款式是X100T。X100T在外观与功能上都与X-Pro1非常接近,也采用了APS-C格式的CMOS与混合取景器,但是体积更小、更轻巧。最大的不同是这两款相机配备了一个无法更换的23mm f/2定焦镜头。假如你不喜欢定焦相机,那么富士也提供了变焦的便携相机选择,只是这些相机不再采用APS-C格式的X-Trans CMOS,而是采用了更小尺寸的CMOS。

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可选镜头

富士X系列单电相机的镜头卡口被命名为富士X卡口。富士X卡口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卡口,基本上只有富士生产的富士龙XF镜头能够装配在富士X卡口上。目前,蔡司也发布了几支支持X卡口的镜头。与X系列相机机身显著的两面性相似,富士XF镜头也具有极强的两面性——一方面,镜头的选择余地并不算太多;另一方面,镜头的质量却都相当出色。

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在产的富士XF镜头一共只有5款,其中四款定焦镜头(14mm f/2.8, 18mm f/2, 35mm f/1.4, 60mm f/2.4 Macro),一款带有防抖功能的变焦镜头(18-55mm f/2.8-4 OIS)。在我写完这篇文章时,可选择的富士镜头已经达到了15支——确实,我写得也实在够慢的。虽然焦段分布依然不完善,尤其是在长焦端,然而画质和做工却都堪称优秀,也基本覆盖了从广角到中焦的常用焦段范围,而且提供了大光圈。总体来说,富士提供了一流的镜头选择。

由于富士X卡口具有法兰距非常短的特点,因此尽管富士XF镜头本身的选择范围很小,但是通过转接环却可以转接几乎所有其他卡口的镜头。富士自己提供了一个徕卡M卡口转接环,通过这个转接环可以转接昂贵的徕卡M卡口镜头。

小结

富士X系列旁轴单电相机系统的主要优点

  • 独特的复古机身设计和简洁直观的键盘操控;
  • APS-C格式CMOS在尺寸上要大于微4/3和尼康1等其他单电相机系统;
  • X-Trans CMOS带来出色的成像锐度和高感表现;
  • 具备眼平取景器;
  • 画质优秀的富士龙XF镜头。

富士X系列旁轴单电相机系统的主要弱点

  • 传统的键盘操控布局对于部分用户需要一定的适应和学习时间;
  • 解码算法上的问题限制了X-Trans CMOS的实际表现;
  • RAW文件通过后期转换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 响应速度、对焦速度等摄影核心功能相对表现一般;
  • 机身体积相比微4/3和NEX等其他单电相机系统略大一些;
  • 整个系统尚在完善过程中;
  • 视频拍摄功能弱于微4/3和NEX等其他单电相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