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焦虑的本质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顺着前两天我关于E-M10 II的文章,进一步聊一个近两年来我日益清晰的概念。
在摄影器材还很热门的那几年,选择哪个级别的相机是经久不衰的问题。厂家都是刀法精准的高手,消费者通过对焦点的多少、测光模块、最高快门速度等纸面参数对产品进行比较,然后困惑于自己应该买入门产品还是中级产品,或者买中级产品还是专业级产品。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你产生上述困惑,那么无一例外你应该买低一级别的产品。
我觉得今时今日的很多评测是根本就没有使用过产品,甚至根本就不会摄影的人写的——“摄影”两字可以外推到其他领域,或者说放诸四海吧——对于不同产品你会怎么写差别?自然而然的,级别越高的产品画质越好,是吧?
遗憾的是,近十年来的数码相机并非如此。比如,尼康Z系列中Z7 II、Z8、Z9三款相机,从级别来说是Z7 II<Z8<Z9,从画质来看三者相当,并且Z7 II可能在基础感光度下的动态范围有细微的优势。又如尼康Z DX的几款相机,无论它们的价格差多少,画质是相同的。
那么,当你选择高一级相机的时候,你选择的是什么?
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应该选择低一级的产品给自己省点钱,这是不是符合理性?原因在于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需要一台“更好”的相机,你也无法充分发挥价格差异伴随的性能优势。对我这种水平糟糕的入门者,一台斯坦威和一台珠江除了占地面积和价格,还有什么差别?
坦率地说,在我当年买回E-M10 II的时候,还不曾有如此强烈的“无感”。尽管我从09年开始用D300,当时已经买了D810,我也并没觉得E-M10 II有多不堪。对E-M10 II操控的无法忍受是伴随我自己对摄影技术的进一步熟稔,包括后期处理水平的大幅提高、对相机操控的更加了解等而产生的。如果你不断地在知乎和小红书上去辨清产品间的异同,说明你根本就不具备实际感受差异的能力。这时候,省点钱用更简单的设备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才是先决的。钢琴演奏家不会依靠别人的点评去判断钢琴的质量,因为所有一切都在他的指尖上和耳朵里。
在数码摄影普及了十余年的今天,依然有人在问RAW比JPEG好在哪里。我觉得,如果你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妨就用手机多好?基础感光度下的D810(全画幅,ISO 64)和E-M10 II(微43画幅,ISO 200)两者RAW画质的差别,你在Lightroom Classic中但凡用过阴影补光就会知道,不需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如果你根本无法从后期处理中体会到差别,那么D810和E-M10 II之间存在的任何画质差异都与你无关。许多问题都可以这样简单地回答。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最有趣的是给我们很多焦虑。拍不到的焦虑(焦段不够全、光圈不够大)、拍不好的焦虑(相机不够好、镜头不够牛)、拍不清晰的焦虑(对焦不够准)……其实我觉得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焦虑应该是:我到底行不行?在选择摄影器材这件事情上,判断自己行不行的标准也很简单:你是通过自身经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还是搜遍社交媒体和网络,来给自己做决定?
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在铺天盖地“消费降级”的消息里,也许会比以往更显示出自己的价值。等某天你确实能够体会出产品的局限,你就自然能明白什么产品能够进一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实践与思考的自然结果。每个人的兴趣和经验都不相同,答案也不会相同。就摄影而言,绝大多数人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相机,甚至不需要一台三摄四摄的高端手机。买回一台除了贵以外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好的Z9,也就能带来点口嗨的快感,那还不如买台三折屏华为(还得快),口能更嗨点。同样,认定买BBA只是为了装门面的人,就应该买移动大沙发蔚小理,给你一台M3也没法搬家装货啊!
但是,假如某天,你突然发现手机宣传广告上那些精美照片背后其实是多种外加辅助设备和复杂后期的强大加成,而一台能记录RAW的相机可以大幅提高你拍摄照片的质量;又或者,莫名其妙的,你坐进了911的驾驶舱,关闭了驾驶辅助,体会了一把一档红线转速伴随发动机的轰鸣和尾部滑动的剧烈心跳……此时,你不会再去看知乎或者什么值得买,因为你体会到了,用你的身体,用你的头脑,用你的心。
设备的选择,不但取决于你的认知,也取决于你的能力。选择一台与你能力相称的设备,然后慢慢将你的能力提升到超过这台设备的性能,这时候你就知道该去如何升级自己的设备。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一天,因为设备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你会欣喜于自己的成长。如同我在西湖边难以忍受E-M10 II,如同我这几年在一些场景中慢慢体会到D810的些微不足,如同我在山路上全油门出弯时感受到320i的一点点动力与响应缺憾……这时候,你知道你可能需要一台Z8,或者羡慕国内没有也可能永远没有的M340i——当然,当然,我们至少还有M3。
许多时候,我们相信人云亦云是因为对自己能力不足的焦虑,并且怀疑自己的能力可能无法提升到“足够判断是非”的程度。蒲松龄在聊斋名篇《阿宝》中说“性痴则其志凝”。与其痴于各种道听途说,不如痴于实践与钻研。不知所然的事情,慢慢会变得清晰起来。比如,我这个人对奢侈品从来不理解,后来我终于认识到一点:不理解奢侈品最大的可能是因为我没有钱。没有钱的人体会不到普拉达的好处(除了贵,这好像也不算好处),和不懂摄影的人体会不到Z9的用途,大概也是相通的吧。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对于前者,你要先有钱起来;对于后者,你要先把摄影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