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的互联网相机:这就是为什么你们都无法说服我的原因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互联网相机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相机选择的文章,里面着重提到了相机和手机的照片传输。然后不少读者通过不同方式给我留言,试图说服我目前的很多相机,索尼、佳能、尼康、富士等等,都已经可以实现相机向手机的传输,多么自动,多么方便。

对不起,你们无法说服我。因为我不同意这是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我从索尼RX100 M3开始尝试着连接相机和手机。索尼采用的App模式无疑是错误的选择。在尝试一段时间后,相机和几台手机无论如何无法连接,打过客服,甚至到索尼维修点去做过服务,居然解决不了。我将那一段经历理解为相机互联的摸索阶段。我可以理解功能的不完善,毕竟有时代限制。RX100 M3是一台很好的便携相机,我能够接受在互联方面的这些缺陷。当然,今天的索尼相机在连接功能方面已经进步相当多。

我此后使用的奥林巴斯EM10 II也有连接功能,只需要设置一次,就能够打开WiFi后自动和移动设备连接用于传输照片。同样,尼康D750也能够做到。我也在尼康体验中心尝试过尼康备受恶评的SnapBridge,尽管我自己尚没有支持该功能的相机。

总结起来,相机是否能够向手机传输照片?可以的。是否方便?那要看你的拍摄模式和你的需求。我相信对于部分用户来说是方便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远远不够。

关键点在于,我是一个RAW拍摄者,这是核心问题之一。如果你拍摄的是JPEG,你的流程是机内直出,我认为目前部分相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差不多满足你的需求了。但是,对于RAW来说,我们拥有的分享能力还非常原始。问题是,如果你不拍摄RAW,不后期处理照片,不希望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摄影的满足感,你为什么要买相机呢?出门左转,华为P20Pro等着你,所有问题完美解决。

我第一次带EM10 II出去试机的时候,发现居然无法将RAW上传到移动设备。于是我有两个解决方案,要么拍摄RAW+JPEG,要么在相机内处理RAW转化为JPEG。这两种方案都有实际问题。

  • RAW+JPEG:大幅降低了存储卡的可用容量并影响速度,而且我根本不需要JPEG。最大的问题是,RAW和JPEG拍摄参数不同。在拍摄RAW时的曝光、选择的配置文件都会和JPEG有显著差异;换句话说,和RAW一同记录下来的JPEG不是我需要的理想状态
  • RAW转化为JPEG:这是我选择的方式。在相机里通过选择配置文件将RAW转化为JPEG,并选择合适的尺寸上传手机。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在相机里操作RAW转化为JPEG是很不方便的,而且依然会多记录一张JPEG(不同相机会有所不同)。简单来说,你多了一步步骤,而且是在相机不大的液晶屏上操作。

现在有一些相机在你选择RAW上传的时候会使用拍摄时嵌入的配置文件自动为你转化为固定尺寸的JPEG,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转化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第一个问题。

我在这里顺便说一句,必须要用户执行一步RAW转化JPEG才能上传的做法是无法接受的。因为相机的RAW文件里其实内置了一张JPEG。虽然内置JPEG的质量不是很高,但是足够满足压缩到手机尺寸的需求。网上有不少从RAW中提取JPEG的小程序。无法理解奥林巴斯、尼康这样的公司居然不能嵌入这样简单的代码,ORF和NEF的专利都是你们自己的啊。

所以,是否能够实现传输?可以的。而且我承认相机在这方面的功能在持续改进。因此你会问,秋凉,你还有什么不满意?或许只是因为你的需求太小众?

我想在这里为你介绍一家公司。我和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关联,也从没有使用过这家公司的任何业务。毫无疑问,这篇文章也没有利益诉求。我把它的名字写出来,只是为了告诉你这是真实存在的需求,让你看到到底是我的诉求太高还是相机的技术太落后。

这家叫“唯存(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成立于2015年,过去3年他们拿到上亿的融资,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所谓的影像即时分享。这件事情说起来不复杂,现在很多企业在做活动和婚庆领域中都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你在红毯上拍了一张照片,几分钟以后就出现在了大屏幕上。要实现这一流程,你其实要解决两个关键步骤:

  • 第一步:照片如何从相机传输到电脑;
  • 第二部:照片如何进行简单的修饰后以完成的状态发布到指定的媒介。

我参加婚礼的时候有时候会注意摄影师的操作。他们会在拍摄间隙将CF/SD卡从相机内取出,拷贝到电脑,然后套用一些预设后进行剪辑发布。所以为什么大多数时候你在婚礼开场的时候能看到和新郎新娘的合影,因为这段时间的空隙足够完成这些事情。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做发布,都有现成的方案。

这家公司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看这件事情的动因,我引述CEO的描述:

2011 年时,我创办了一家胎儿摄影创业公司,拍下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的医学影像(秋凉注:作为一名专业从事产前筛查和诊断的临床医生,我必须指出这种业态处于政策监管的灰色区域。如果通过影像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则是违法的),立刻传输到 iPad 上,客户当场就可以选择照片。到了 2012 年,门店逐渐扩张,客户增多,但我们的影像处理人员还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办公,需要每天拿着 U 盘来回拷贝数据,时常出一些错误。

今天,绝大多数影楼和工作室,哪怕外表装修再豪华,价格再高,仍然在用这种模式,甚至没有NAS。我其实很多次描述过,今天的数码相机最痛苦的地方在于什么?拔卡拷贝照片!我上个月还发生过拷贝照片后忘记把卡插回去结果到了地方发现居然没有卡的事情——当然,也是有生以来唯一一次!

她的解决方案是开发一种安装在相机上的硬件,能够实时将照片传输到云端,而在后台雇佣一批数码修片师进行即时的处理并发送回云服务器,通过前端显示给用户。

我们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平台,最核心的技术在于解决了照片传输、存储的问题,同时成本足够低。例如:我们能够在移动设备电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保证足够强的图像处理性能;在高丢包率、高延迟的恶劣网络环境下,通过广域网加速技术,保证照片传输顺畅;数据到达云平台之后,进行低成本的传输、存储。总之,通过智能硬件、自建摄影行业云以及照片的 SaaS 管理系统,我们能够实现照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

这个项目内在的逻辑是这样的:

现在是一个 “晒” 的时代。“晒” 最重要的素材不是文字,而是和当时当下的心情相匹配的图片。此外,人们也需要被关注,需要其他人给自己 “晒” 的内容点赞。“晒” 的质量、速度和被关注度是成正比的。这种需求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解决人们对 “晒” 的素材又快又好的需求。专业摄影师的抓拍自然、真实、品质高,而云端技术和智能硬件的结合又可以解决速度的问题。

很少看到这么清晰的描述。如果我有钱我也会投这家公司,因为我非常认同他们的理念——当然我没钱说了也是白说啦。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商业逻辑,那么让我告诉你为什么我认为相机制造厂商在这方面懒惰到让人发指。我之前说过,当我要发朋友圈,我会选择用手机拍一张照片,然后进入Snapseed处理一下。但是我同时带着相机?我的相机可以连接手机?为什么我还要用手机拍照?

原因很简单。我们用相机是因为相机可以拍摄更好的照片,分享更好的“素材”。如果我的RAW文件没有做过任何处理,我不认为在手机显示器上看起来要比华为P9/荣耀8/iPhone X,反正所有你能叫出名字的手机,加上Snapseed更好。我可以用相机内置的软件转换处理,但是太麻烦。对于用户来说,哪怕对于我这种用户来说,多一个步骤都是灾难。而相机真正的强项在哪里?在宽广的后期处理空间!在很多场景下,你拍摄的天会更蓝,花会更艳丽,人也会更漂亮,但是你得有后期!

这就是唯存解决的问题:让你在没有任何连接设备的情况下,不需要拔存储卡,不需要任何操作,就能实时获得能够体现出相机价值的朋友圈照片!

这是他们的核心技术壁垒,然而这也是相机厂商送给他们的。在理想情况下,我可以不需要任何云端辅助,不需要任何人员辅助,完成差不多相同的事情,只要相机制造商能够费点脑子开发一下自己的机内软件,拜托!作为一个RAW摄影者,我需要的步骤无非是这样的:

  • 第一步:拍摄RAW;
  •  
  • 第二步:根据我要求的配置自动转换为尺寸合适的JPEG
  •  
  • 第三步:实时传输给我的手机。
  •  

在99%情况下,普通用户的使用场景有别于商业摄影,所以我并不否认这家公司的核心价值。问题在于为什么相机制造商不能实现第二步的关键步骤?我引述CEO的描述,看看她接下来想做什么:

还有一个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在旅游领域。我们希望和旅拍摄影师合作,让每个人在出行时都能在一个可负担的价格范围内,即刻拥有自己的旅游大片。

如果我是投资人,我就会质疑这件事情,因为我认为这件事情是可以在没有云的情况下完成的。当然,我可以想象利用他们服务的切入点,或者她没有说出来,或者她没有想到。

现在脑补我是一个旅拍摄影师,你是我的客户。我们来到美丽的巴黎,在铁塔跟前,我给你拍摄了10张照片。你最想的事情是什么?你并不需要登录某个APP去查看照片,你只需要实时在手机里看到照片并且选择你喜欢的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那我需要怎么做?

我的拍摄设置是Neutral照片风格,对比度-1。但是,当我要发给我的客户,我希望设置的是Portrait配置风格,对比度+1,锐化+5,饱和度+20,D-Lighting Normal,或者还可以调整一些色彩。对,我有很多自定义优化校准的方法,我可以导入曲线,等等。怎么办?很简单。相机给我一个设置的空间,我指定:自动WiFi传输到已连接的手机,使用优化校准Portrait-QiuLiang-Paris,图片大小长边1280px。我希望那些不好的照片(不好的表情、错误的曝光、不准确的对焦)不要给客户看到,那就再给我一个选项:照片记录5分钟后自动上传,让我有时间删除照片;或许也可以分配一个功能键,以标记需要上传的照片。有太多实现的方法了。

可以将这段文字给任何一个懂点摄影的软件研发工程师看一看,是否是今天的技术不能实现的?恰恰相反,简直太容易实现了!有哪台相机能够实现这样简单而实用的功能?没有!所以你们不要为自己使用的相机辩驳!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相机和手机,以及任何形式的无线连接,不需要云,也不需要NAS。在任何外部场景中,都能够非常满意地实现将相机拍摄的照片以最快速度、较好的质量传输给手机的功能。相机在软件中真正要植入的只是一个批处理的自动化过程,因为所有我们需要的零件都有!开发成本是多少?我不知道,哈哈!

我在前天的文章里说过,当我看到华为P20 Pro的参数,我觉得我差不多已经不会再去买便携相机了,哪怕是1寸底;我甚至考虑是否还要留着我的EM10 II。同时,我真切觉得桌子上那两台尼康像上一个时代的产物。我觉得这是非常悲哀的。如果连我这样的摄影爱好者都要怀疑,那么普通用户有什么理由去选择相机?我们也就只能看着CIPA抽风似的一过性平稳聊以自慰吧。

认为无反相机代表着相机进化未来的观点我不认同。无反不是解药,我并没有感觉到索尼A系列相比尼康F和佳能EF的先进性。从胶片向数码的转换是一种流程的转换,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即时性。现在,我们早已置身另一场转换中,它的革命性依然在于即时性。看看你身边所有的电子数码设备,那些你要考虑一下省吃俭用去买的设备中,还有哪一种像相机一样封闭?无反相机解决的并不是客户端的问题,而是制造端的问题。无论单反相机、无反相机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相机,只有真正融入互联网,才能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