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支镜头可能改变一个系统?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尼康发布了三支新镜头,分别是AF-S 28mm f/1.4E ED、AF-S 8-15mm f/3.5-4.5E ED鱼眼镜头和AF-P DX 10-20mm f/4.5-5.6G ED VR。从专业的角度来看,28mm f/1.4无疑是尼康f/1.4产品线的顶级镜头,而8-15mm则是一支专业的鱼眼镜头。但是,我今天想说的却是最不起眼的AF-P DX 10-20mm VR镜头。
我把10-20mm VR镜头的特点简单罗列于下:
- 尼康第一支配备VR防抖系统的超广角DX变焦镜头;
- 重量是10-24mm镜头的一半,长度和直径都比10-24mm更小;
- 价格几乎只有10-24mm的1/3-2/5;
以下是尼康官网对这支镜头的描述,我认为非常准确:
“AF-P DX尼克尔10-20mm f/4.5-5.6G VR是一款便于携带的广角镜头,当搭配尼康DX格式数码单反相机时,用户能进行广角摄影。镜头采用3片非球面镜片,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实现良好的图像品质,镜身小巧轻质。此外,提供的VR减震功能、安静的自动对焦驱动、流畅的手动对焦和近距离拍摄性能等特点令用户能使用DX格式相机实现灵活拍摄。”
在镜头发布之前已经有相关的信息被透露出来,但是当我看到这支镜头的时候,心里想:也许真的应该买一台D5600了。
一支镜头,可以改变我对一个系统的观点。
奥林巴斯OM-D E-M10 II用了相当一段时间,虽然它很漂亮,可以组成非常便携的系统,但是我对它并不完全满意。在操控、设置、自动对焦等方面,E-M10 II给我的空间都太小,或者说不符合我自己的习惯。在镜头方面,我也一直没有为它配备广角选择。专业镜头体积和重量相对E-M10 II都不是太合适,而9-18mm的价格我个人觉得和成像质量稍有不匹配,而且我个人不是非常喜欢这种收缩式的设计——同时镜头还不带遮光罩。
D5500/D5600一直是我的选项,然而尼康的DX镜头群让我始终在犹豫。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说过,尼康在DX镜头方面的努力是让人失望的——或者说,如果尼康曾经有过努力的话。我始终认为,在FX价格逐渐下探并且能够带来更高边际效益的时候,DX更应该强调便携性与平衡性。虽然D500这样的旗舰产品对尼康来说极为重要,但是D3400/D5600这样的入门产品才是生命线。
每一位尼康专业相机用户本质上都可能会对D3400/D5600感兴趣,因为它们的便携性。然而,尼康没有提供足够的DX镜头支持。如果我购买D5600,我能够选择什么自己满意的镜头呢?
我的D810常规镜头组合是16-35mm f/4、70-200mm f/4,以及几支定焦组合。在DX幅面中,我没有类似的选项。尼康10-24mm虽然不错,但是体积和重量都略高了一些;图丽的11-20mm f/2.8和12-28mm f/4也都是可选项,但是在我看来依然输在重量和体积上——我知道它们画质很好,但是在单纯追求画质的时候,我为什么不选择FX呢?
因此,我会羡慕佳能的10-18mm IS STM,佳能的EF-S 24mm f/2.8 IS,以及佳能的40mm STM。尼康有非常强大的便携单反相机D5600——它的最大问题是只有一个指令拨轮,但是D5600的画质出色,自动对焦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单凭35mm f/1.8 DX是不能组成一个系统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尼康生产了18-55mm AF-P和70-300mm AF-P,都是相对轻便和高质量的镜头——牺牲了做工的某些方面和这样那样的细节,但是保全了主要性能,并且做到了比较好的平衡。现在,尼康终于有了一支便宜、便携、画质不错(从MTF来看)的超广角镜头。突然之间,D5600和10-20mm VR的组合变得极有吸引力——依照尼康的定价,这套组合的价格低于E-M10 II和9-18mm的组合,而D5600是一台更强大的相机,尽管我需要牺牲一些体积。
我也留意了网络评论。在这两年尼康发布的新产品里,10-20mm可能是一支受到正面评价最多的镜头——它是尼康追随佳能的产物,是一支廉价的镜头,是一支在各方面有所妥协的镜头,但是这并不妨碍尼康因此获得了一次相对正面的预期。
在之前关于尼康DX的文章后面,经常有读者评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需要更多DX镜头。很简单,DX镜头可以改变DX系统的预期,进而完全改变DX系统的全貌。我很多次说过,DX相机需要DX镜头;如果你选择DX系统,那么你需要DX镜头来发挥DX系统的长处——画质和便携性的良好平衡。
当然,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DX镜头方面或许有不同观点。我个人更希望看到能够匹配D3400/D5600这些相机的镜头,所以我喜欢10-20mm VR,希望看到更多35mm f/1.8 DX这样的定焦镜头。尼康生产了优秀的f/1.8定焦产品线,为什么不能规划一条f/2.8产品线来向DX倾斜呢?或者干脆提供DX格式的f/1.8产品线?同时,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支DX格式的70-200mm f/4镜头呢?想象一下,一支尺寸比70-300mm AF-P更小、但是质量更高的50-135mm f/4 VR DX镜头,甚至50-135mm f/4-5.6 DX VR。尼康可以生产一支又一支18-xxxmm镜头,那么在长焦上布局一支55-200mm、一支70-300mm、一支50-135mm难道就不可行吗?
我始终相信,大多数DX用户讲究的是画质、功能、尺寸和价格的平衡。尼康要守住DX这条生命线,挽回在与佳能竞争中的劣势,就需要在DX镜头上下功夫。10-20mm是一种补救,是看齐佳能10-18mm的产品。但是尼康其实可以做的更好——当然,相同的结论也适用于佳能。如果尼康在重新考虑自己未来规划的时候能够对DX进行精准定位,我相信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让我选择E-M10 II的不是这台相机本身,而是MFT系统的镜头。我看到了一大群MFT定焦镜头,看到了松下如此小巧的35-100mm,看到了只有155克的9-18mm,于是我在MFT里选择了一台带EVF的最小的类单反相机。但是其实我当时很想购买尼康D5500,然而镜头选择让我为难,尽管我已经有16-85mm;其实我从A6000上市以后就反复想过把它买回来,一直到A6300发布,依然是索尼的E卡口镜头群让我无法下决心。
索尼有非常出色的10-18mm镜头,让我犹豫的是它的价格。5000块钱购买这支镜头在我看来实在是太贵了一点。在有FX系统的前提下,我很难下决心再花这样大的代价配置一套不知道后续支持会怎么样的新系统(A6300、10-18mm、16-70mm一机两镜的基础组合要花掉我15000块钱,此外并没有非常出色的长焦选择,没有非常合适的E卡口定焦镜头选择)。但是,如果索尼的16mm f/2.8和16-50mm素质稍微好一点,索尼能够费心做上几支体积控制合理、画质优秀的便携镜头(类似10-18mm),即使要花这样大的代价,我未见得一定不能买A6300。
我从NEX-6/NEX-7开始关心索尼的微单相机——当时的称呼还是奶昔——A6000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因为A6000的操控和性能远比之前的NEX强,我始终认为A6000最大的问题是对焦点选择的操控——但是D5600的单指令拨盘不也同样是问题吗?由于索尼镜头的定价策略,选择加入E卡口需要仔细的盘算——土豪略过——然而E卡口镜头群一直在制约我对索尼的热情——没有与A6000如此强大、便携相机匹配的镜头群,没有便携、价格和性能平衡的镜头群,A6000对我的吸引力就大幅下降了。而索尼这些年对E卡口近乎放任的态度也进一步让我望而却步。
事实上,在APS-C幅面上,佳能、尼康、索尼这三家都并不成功——不然为什么我选择了奥林巴斯呢——相对来说,索尼在机身性能方面赢得了口碑,佳能这两年在镜头和机身方面都在慢慢改变,而尼康则在任性,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尼康的市场份额丢失如此明显,连我这样的资深尼康用户都要羡慕佳能的10-18mm。对于很多用户来说,镜头是决定相机或者系统选择的核心因素,而所谓镜头,有时候就是一支镜头。当年有多少人因为14-24mm而选择尼康?同样,有多少人是因为85mm f/1.2选择了佳能? 但是,决定选择的不一定是这些顶级镜头,它同样可能是一支不那么上得台面、但是对用户来说不可或缺的镜头。对我来说,10-20mm VR,它的体积、重量、价格、功能(防抖)、性能(如果画质匹配MTF)就是决定我是否购买尼康DX相机的重要因素,甚至在今天来说是决定性因素。当然,当然,并不是说我明天就要买D5600,但是什么时候我买了一定告诉大家一声——当我说我喜欢的时候我是真的喜欢,喜欢到用自己的钱去买,所以你们都愿意相信秋凉不会欺骗你们,尽管我说的话不一定都对——我们也都会买到后悔的东西,是吧?
非常高兴看到一支实用的镜头出现在尼康DX产品线上,希望这不是抽风之举,而是尼康深思熟虑的结果。我愿意看到在今后的几年中尼康能用合适的价格将这些产品放到DX镜头群里(虽然我内心深处也对此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 体积与重量都远小于16-80mm的16-55mm f/4 DX VR;
- 非常便携而高质量的50-135mm f/4 DX VR甚至50-135mm f/4-5.6 DX VR;
- 16mm f/2.8 DX,24mm f/2.8 DX VR,58mm f/2 DX VR;
但是,如果你持有的是D500,或者D7500,那么也许你更希望的是:
- 16-55mm f/2.8 DX VR;
- 50-135mm f/2.8 DX VR;
如果比照FX镜头,那么DX镜头应该实现相似的等效焦距、提供不同层次的选择、同时在价格和便携性方面比FX更亲民。我以为如果尼康能够去构建这样一条DX镜头产品线,他们会赢回部分自己失却的份额。类似的判断同样适用于佳能和索尼。谁能重视自己的APS-C镜头,谁就能够在这方面赢得口碑和市场。
如果你看到现在还不明白区区一支10-20mm镜头如何影响尼康的DX系统,那么让我说得更清楚一些:
在没有10-20mm以前,以D3400为核心组建一套包括广角和长焦的DX镜头系统,你需要一支10-24mm、一支70-300mm AF-P VR和一支35mm f/1.8 DX,这套组合的价格大约是11000元,重量是1520克,几乎是尼康最为便携而廉价的完整DX系统。
用10-20mm替代10-24mm,你获得了广角端的VR,价格降低到7500元,重量减轻了230克。也就是说,因为10-20mm的加入,你的购买成本突然降低了32%,重量减轻了15%!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小区别;我相信对于一些用户来说,这会是一个决定性的区别——7500元,一台DSLR,三支镜头,优秀的成像质量,出色的自动对焦性能,覆盖15mm-450mm焦段(如果需要完全覆盖,则可以用AF-P 18-55mm替代35mm f/1.8,并且省下几百块钱)!
如果类比我使用的奥林巴斯,配置同样一套组合(9-18mm,松下20mm f/1.8,松下35-100mm),价格大约也接近11000元,重量不到800克。但是,MFT组合在广角端只有18mm,长焦端是200mm(尼康则是15-450mm)。如果我选择匹配尼康的焦段,MFT的成本和重量都会上升,而尼康D3400无论在画质还是对焦方面都远胜于E-M10 II,只是在按键和自定义的丰富性方面不如奥林巴斯。两相比较,DX作为一套平衡的、廉价的、便携的系统就突然变得值得考虑了,我也突然不用羡慕佳能的10-18mm了。
我认为这是DX发展的正确方向。我希望看到尼康、佳能、索尼在这个方向上去竞争。佳能跑在了前面,现在尼康在奋力追赶,而索尼在过去很多年里好像已经忘记了还有E卡口APS-C镜头这件事情。我相信如果索尼能够完善自己的E卡口镜头并且定价不要太离谱,A6300和A6500这两台优秀的相机能为索尼带来更多市场份额,能够吸引更多人从佳能/尼康转投索尼的怀抱——前提是佳能和尼康都没有看到EF-S/DX镜头对半幅相机销售可能带来的巨大正面影响。
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总是好事,尤其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