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不是索尼A9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索尼A9发布以后也收到一些读者留言,希望我评论一下这台索尼新旗舰。上周四去青岛参加了学术活动,所以没有时间完整地了解这款产品,也就不能多说什么。今天依然如此。作为一台瞄准专业体育摄影市场的旗舰相机,我个人认为索尼A9的产品性能其实是很难通过纸面上的各种参数来评判的。因此,在非索尼赞助的摄影师实际使用A9并且给出自己的印象之前,其实我们无法真正评论A9到底是一台怎样的相机,又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
就索尼来说,A9是最强大的一款无反相机。A9的定价是4500美元,这个价格已经接近尼康D5和佳能1DX II,考虑到A9没有一体化手柄和相对较小的电池容量,A9与D5/1D X II之间的价格差距比看起来的更小一些。索尼A9剑指佳能和尼康的旗舰单反相机,也可以看成索尼在相机市场上对自己要求的提升——个人认为,姿态本身可能会比产品更重要。
A9是第一台配备了堆栈式CMOS的全画幅相机,得益于堆栈式设计,A9传感器的计算能力提升,因此它可以实现1/32000秒的电子快门,并且在4K视频模式下能够充分利用传感器成像。速度是索尼宣传的重点。A9可以实现20fps的连续拍摄,其缓冲区容量在记录压缩RAW格式的时候为241张,配备了几乎覆盖整个取景范围的693点自动对焦系统。在连续追焦拍摄过程中,索尼提供了平滑的取景器视野。
从宣传资料和参数来看,A9性能卓越,让我想到了奥林巴斯OM-D E-M1 II发布的时候。与E-M1 II不同,作为全画幅的A9,自然有足够的能力去挑战佳能和尼康的旗舰相机。问题只在于,A9使用起来是否像参数一样美好还需要时间去评定。至于说A9能够成为单反相机的终结者,我想它还担负不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对索尼的好感来自于它的技术革新,以及不断进步的姿态。我始终抱有这样的观点,即新产品往往总是容易吸引人,所以我也总是说不要买新品,因为你容易被感情带偏。等一段时间,冷静一下,再来重新评价。与佳能和尼康相比,索尼这些年在技术和产品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至少在照片拍摄方面,我并没有觉得索尼做到了什么佳能和尼康做不到的。
关于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的争论无疑会一直继续,因为许多人把无反相机看做新时代的开启者,是一种新势力向旧势力的挑战,也许是一段励志的故事。早年,无反相机的优势在于便携,在于轻巧。这个优势对索尼A9来说基本不存在,因为系统的便携性在很大程度上和镜头相关,而不以机身决定。在Live View和视频拍摄方面,以索尼为代表的无反相机有先天的优势,索尼自己的技术实力也很强,因此这无疑是A7/A9能够胜出的地方——虽然佳能在这方面也并不落后。
我个人认为,索尼A6500/A9一直在宣传的高速性能,包括高速对焦、高速连拍,其实都只是相对而言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并不是将自动对焦性能提高到了新的层次,而只是缩小了与现有旗舰级单反相机的差距而已。然而,因为对无反相机本身来说,这些进步是非常显著的,所以拿出来宣传也无可厚非。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A9这样的相机终于实现了无反相机对单反相机的取代,终于宣告了无反相机时代的来临。事实上只是因为无反相机本身的起点比较低,容易看到进步,也容易形成“一直在往前走”的正面形象。
对于佳能和尼康来说,当索尼在不断崛起的时候,他们基本处于原地打转的状态,尤其是尼康,恐怕还在退步。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单反相机不行了”、“未来是无反相机的”这样的印象。10年前,佳能和尼康已经拥有非常完整的镜头产品线,刚刚收购美能达的索尼却什么都没有。10年后,佳能和尼康的镜头产品线虽然经过了更新,更加强大,但是索尼的镜头产品线属于从无到有,这种前后对比的差异其实是很容易被放大的。简单来说,佳能和尼康是乌龟在爬,而索尼则是兔子在跳。因为起点太低,所以努力进步的成绩很容易被看到;而佳能和尼康本来已经站在高处,尽管还在往上走,看起来却不明显。
佳能和尼康每发布一款镜头,都只是在现有产品线上的一个小小的更新;而索尼每发布一款镜头,都是在弥补产品线上的巨大漏洞。可以比较一下,佳能和尼康更新24-70mm f/2.8和70-200mm f/2.8镜头,只能说是正常的更替;而索尼发布24-70mm f/2.8和70-200mm f/2.8镜头对于FE卡口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成绩,两支镜头甚至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FE卡口的生态系统。对于佳能和尼康来说,100-400mm(尼康80-400mm)镜头只是达到400mm的一个选择,或许也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索尼来说,一支100-400mm镜头就实现了长焦镜头的“突破”。因此,理性评价某些互联网的感情会更好一些。
FE发展到今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已经成为了可以挑战佳能和尼康的产品,这是索尼的成功——从产品到市场,都是成功的。尽管索尼A系列是无反相机,然而我觉得现阶段的三条全画幅产品线——佳能EF、尼康F和索尼FE——都是在同质化竞争,或者说都是在用相似的系统竞争。对于索尼来说,体积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它需要的就是不断弥补自己的弱点(用技术或者市场策略),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视频、Live View),去抢占佳能与尼康的现有份额。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也说过,索尼的市场策略虽然很有效,但是我个人持保留意见。简单来说,我不喜欢天花乱坠的宣传,也不喜欢过于粉饰的包装。技术性能的强悍最后要到实践中见真章。如果某些技术参数的实现需要很多条件设定,甚至必须撰写17条脚注,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真的要这样写吗?
我自己并不会买A9这样的产品,所以我说今天我并不是在谈A9,只是借A9发布随便说两句自己的感想。我以为购买A9的用户大概率并不会因为互联网的评价或者字面的参数决定自己的选择,甚至决定更换系统。专业用户更在意的应该是习惯、操控的细节、性能的细节以及成本——无论如何,A9都不是一台便宜的相机,索尼的系统整体价格也并不便宜。
周末的时候去了一次崂山,在仰口的海滩边,同行的美女让我拍几张她在海边散步的照片。因为我的D810只带了16-35mm镜头,所以我就用挂了35-100mm镜头的E-M10 II来拍。E-M10 II虽然追焦能力不行,拍慢慢散步的美女总应该没问题吧?说实话,让习惯了D810和70-200mm镜头的我用E-M10 II拍这样的场景真的好别扭。也许只是因为没有BBAF,就觉得完全失去了对相机的控制——唯一让我欣慰的是,她当天就把微信头像换成了我拍的照片。但是,拍摄过程对我来说真的太难受了。
写这段话的意思是想说明所有的技术细节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能体验。为什么不对A9做任何性能评论?因为这样的相机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索尼所有宣传的高性能究竟如何影响拍摄,只有那些真正需要这些性能的摄影师才能做出判断。比如我一直觉得奥林巴斯的菜单不好,我也在商店试用的时候实际体验过。但是,只有当我真正使用E-M10 II以后才能够切身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要我重新设置所有自定义设置,那简直就是灾难!
可能有人觉得我对索尼存在偏见。其实我对索尼没有偏见,我可以很诚实地承认我不喜欢索尼的市场行为,不喜欢索尼夸大的宣传。但是我喜欢索尼的产品。虽然也许对我来说索尼有些我不满意的地方,但是索尼也有超过尼康的地方。许多人在考虑索尼和佳能/尼康的时候是站在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较量的立场上,而这不是我的立场。我认为A9、1D X II、D5之间的较量不是无反相机和单反相机的较量,而是索尼、佳能、尼康三者之间的较量。我们比较的是产品本身的优缺点,而不在意是无反或者单反。如果你能这样想问题,也许会更理性一些,思路也会更开阔一些。
在看到索尼A9以后,其实我想到的不是D5,而是D500。无论如何看,A9都不太可能真正挑战D5和1D X II——这是我的判断,也许不一定正确——反而是D500倒更接近一点。如果单纯考虑高速拍摄性能,能不能真正指出D500不及A9的地方呢——不要说纸面的参数,比如加了脚注的20fps——唯一的问题在于D500是DX画幅。那么,如果尼康生产一款FX版本的D500,装入2100万像素FX格式CMOS,你会选择这台3300美金的尼康D850S还是4500美金的索尼A9呢?
佳能和尼康给自己挖了很多坑,勤奋而聪明的索尼一刻也没有停下占坑的脚步。当尼康开始担心自己的市场份额被索尼进一步蚕食的时候,正应了一句俗话:自作孽,不可活!真正激动人心的不是索尼有多少黑科技,而是佳能和尼康——尤其是尼康——的怠惰做了助推器。A9也许是重新划分数码相机版图的某颗棋子,但是可换镜头相机市场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值得开发。须知,索尼并不是站在佳能和尼康的对立面,无反相机也不是站在单反相机的对立面,良性竞争,协同努力才是将数码相机带向未来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