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休止的像素游戏

发布日期:2015-02-04

2015年CP+即将在日本召开,相信在此之前佳能将把单反相机的像素推向一个新的高峰。5000万像素的EOS 5DS最快可能于本周发布。我不知道你看到5000万像素会是什么感觉。为此惊呼的是狂热的发烧友以及必须为之欢呼的各大数码网站的编辑,有许多人可能对此并不在意,而我相信也许更多人和我一样,感到无聊、无奈,甚至觉得反感。

从理论上来说,像素越高越好,至少对于成像来说并不会产生副作用。也许你会说在成像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像素越高单位像素面积就越小,从而导致信噪比下降。如果考虑单个像素的话确实如此。然而压缩到相同总像素高像素相机因为记录了更多数据,所以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优势。镜头分辨率与像素的匹配也是相同道理。也许很多镜头的解像力无法达到5000万像素的水平,可是假若缩小到3600万、2400万甚至1600万像素,这本身也就不是问题了。所以,从镜头的角度来批判像素的增加也并不见得那么合理。

站在技术进步的角度,5000万像素,或者1亿像素都不是没法想象的事情,就好像数码相机从早先的200万像素进化到今天的2400万像素一样。5000万像素全幅相机的像素密度也就和2400万像素APS-C相当,因此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只是,十余年前的像素进步和今天相比,在性质上存在很大的区别。

尼康于2000年发布了数码单反相机D1。D1的总像素是262万,对应的图像尺寸是2000×1312像素。D2X的有效像素是1240万,其图像尺寸为4288×2848像素,在长度或者宽度的任意一边,像素都增加了114%。2400万像素的D3X比D2X在单边像素上增加了41%,3600万像素的D810比D3X增加了22%,而5000万像素的5DS则比D800只增加了18%——尽管看起来5000万像素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

也就是说,在数码相机从数百万像素跨入千万像素的阶段中,像素升级带来的实际变化要远比3600万像素升级到5000万像素来得显著。从实际应用的意义来说,假设打印分辨率为300ppi,D1刚刚能打一张6寸照片,D2X可以勉强打一张15寸照片,D3X能完成20寸照片,这都是在原始像素的情况下。试问看这篇文章的人有几个曾经自己打印过20寸的照片?更不用说你可能完全没必要用300ppi来大约20寸照片!因此,1200万像素和300万像素的区别是显著的,2400万和1200万的差异就已经可以被大多数人忽略,更不要说5000万像素和3600万像素之间的异同了。

假设你购买了一台现代的高分辨率显示器(1080),那么2000年生产的D1就能够完全满足你的显示需求。售价1.5万元的戴尔UP2715K配备了27英寸5K显示屏,其显示总像素是1470万。听起来很惊人?事实是你今天在市场上买到的任意一台单反相机都足够满足该显示屏的全屏显示要求!

5000万像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数字游戏罢了。即使它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害处,它也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然而事实上它确实可能给很多人带来不方便。例如,更大的存储卡,更大的硬盘空间,最要命的是更强的电脑处理能力。我一直用于录制视频和撰写教程的笔记本——事实上是我妻子单位配发的电脑——近来显得越来越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昨天我刚刚订购了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i7 4710HQ+8G内存+GTX850M+256G SSD,原以为足够我对付上五六年的,不过依照这样的像素升级速度,也许明年都不见得挨得过——如果我也一定要赶上“时代进步”的脚步的话。

对于数码相机的类似升级我觉得相当厌倦,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和我一样的“审美疲劳”。产品的升级换代或者说产品进步的基础还是要为使用者服务,即产品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解决既往无法解决的事情。电脑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游戏这个载体,而玩游戏的是大众。那么数码相机的升级又在为谁服务?要用到5000万像素的不是小众,是小到没法再小的小众了——这句话形容3600万像素也是一样的。5000万像素不是一种升级的诚意;恰恰相反,这更像厂商一种不负责任的任性行为,因为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又不得不去升级,不去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让我们走入5000万像素时代吧!

问题在于,我们真正希望的相机升级体现在哪里?我最近反复在考虑这些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经常需要拍摄一些照片然后在电脑上整理或者处理。这时候我总是使用手机而从不想用相机。用手机拍摄照片,我可以很方便地通过WiFi或3G传输给电脑,然后在电脑上做需要的操作,也可以借用各种云端工具实现类似的功能。相机呢?使用相机更像是一件“工程”,我得依照一定的程序,把存储卡插入电脑然后打开Lightroom进行导入。假如我一天里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干几次类似的事情会是怎样的心情?使用手机,我在任何地方拍摄的照片都可以很快地传输给电脑,当我打开电脑的时候我就能够直接获得我的照片。单反相机做不到这一点。

这似乎是小事,可是我不这样觉得。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阐述这个观点:在整个数码摄影流程中,令我觉得最麻烦的就是导入这个步骤。这种细小的繁琐是相当折腾人的。尽管我不是那种喜欢拍摄照片后及时上传到社交网络的人,可是我依然需要在相机和电脑中建立一种便捷的互动,更不要说大多数喜欢分享照片的人。我总觉得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问题,确实有许多优秀的产品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无法使用,我也不奢望可以把几十G的照片通过WiFi远程传输给我的电脑。可是有没有这种可能,把相机放在电脑旁边,通过预先的设定,相机能够自动把照片上载到我事先指定的文件夹,并且以我指定的文件名?我们有那么多种无线近距传输方法,这真的是一个很复杂的程序开发过程吗?

今天的数码相机依然有许多可以去升级、可以去发展的地方,因为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还会遇到种种不便,我们还想要让事情变得更简单、更流畅。像素对此毫无帮助,更快的连拍速度也对此毫无帮助,而这却是相机制造商们所关心的东西,冷冰冰的关心。

摄影从胶片走向数码不是因为胶片质量不够好。在胶片向数码过渡的时代,无论质量还是性能,胶片相机都远好于数码。为什么最终时代选择了数码相机?因为数码改变了照片的整体拍摄流程,赋予了摄影全新的定义,并且让更多人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进来。5000万像素并不会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而是会在相机和更多人之间造成隔阂。并不是说,就让那些人用手机去拍吧,只有我们懂得顶级产品的意义。事实上,连我这样的人对于5000万像素都只能仰止了!

我想相机这件事物不会因为智能手机的兴起而消失。今天的手机在拍摄的便利性以及成像质量上依然和相机有很大差距。大多数人觉得手机足够好是因为他们觉得相机不够好。画质早已经不是评判相机的因素,因为今天的所有可换镜头相机在成像质量上都已经足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要。相机所不能满足的是我们通过手机可以满足的东西——想一想,为什么消费者乐意用手机拍照而不是相机,找出手机可以满足但是相机不能满足的东西,这难道不应该是开发团队和企业应该关心的问题吗?

可惜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依然在经历无休无止、令人疲惫的像素升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