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坚持家庭教育的思维底流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你会看到我对于家庭教育“底流”的强调与重视。在居家网课的特殊时期,底流有其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因为我们的眼睛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遮挡,从而看不到远方,并且失去了未来的方向。而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原本就是着眼远方的过程。如果家庭教育的底流因为面前的偶发或者突发事件发生了改变,长此以往,则将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
我最近听了不少网课,包括我女儿的网课,顾老师他们的各种网课。我发现一个事实,即老师总是在强调,网课也是课,只是上课的地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老师反复强调这一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希望学生居家上课能够拿出和课堂上课一样的态度,并且能够取得相似的效果——尽管对于多数家庭这是非常困难的。其深层次的理由是网课期间的内容并不会在网课结束后重复。所以,将责任归结于社会或者病毒都是没有意义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生命都是并不停歇地在往前走,并不会因为居家隔离几个月,就给你的生命延长几个月,或者让这段时间重新来过——网络戏言,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
孩子的想法往往有所不同。虽然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可以“自觉”,但是这件事情是很难的。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着重来讲“自律”。事实上,对于小年龄段孩子,要求他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没有任何监管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奢望;而对于大年龄孩子,一旦小年龄时没有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在网课的情况下由于缺乏了学校老师的管束,要他能够自觉学习、认真上课,那就更难。所以,简单来说,大多数孩子都是不自觉的。在家觉得有多困难,那就意味着你忽视了平日里老师的作用有多大。当他们脱离老师的管理和学校的约束之后,无论心理和生理都类似于脱缰的野马。驯服住你家里的这匹马,无疑是家长必须要做的功课。
问题在于,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哪怕平时游刃有余的家长,也可能会动摇自己的底流。因为“现在真的很困难”、“哎呀,网课效果怎么可能好,先这样吧”、“等疫情结束恢复正常再说吧”诸如此类。由此造成的后果,通常就是“网课后遗症”了。在行为养成的实践中,普通人都能明白的道理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年累月,而好习惯的打破可能只需要数天。这就是很多遵循一定教育规范的父母往往能切身体会到的:去爷爷奶奶家或者外公外婆家过一个周末,回来后就变得一团糟。类似的,如果将网课视作一次不得已的间歇期,认为这是一段不重要的过渡时期,在其中缺失的部分可以等到学校恢复正常后再来弥补,其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任一时段都有其远期影响,这是现代儿童早期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即使平素学习习惯非常好的孩子,也可能因为这段“间歇”而完全进入不同的状态,并且难以追回。
因此,对于居家网课,家长必须明白的一点是,这并非一段间歇期,也并非一段可有可无的学习期。如同老师反复强调的那样,上网课也是上课,整体的教育没有中断,家庭教育的底流也不能因此改变——规则放松了、要求降低了、管理松懈了、自己投降了,诸如此类。
由于疫情导致的生活改变并不只有网课,每个人都处于局中。部分家长的生活状态可能发生改变;但是对于更多家长来说,所改变的是心理状态。处于变局之中,我们都会被短期的重大事件所吸引,比如每天的疫情变化、防疫政策对自己的影响、工作的变动等等。成年人世界的辛苦无法奢望孩子去读懂,但是成年人的情绪很容易感染给孩子,并且弥散到家庭的每一个角落。正是在这种个人感觉不可控的环境下,家长更要克服自身的焦躁、恐惧和迷惘等不良情绪,看到更长远的未来,坚持家庭教育的底流。
我的家庭教育理念始终坚持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虽然传统观念认为家长抚养孩子是某种“恩情”,然而如果跳出这一思维框架,你就一定能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你的“恩情”。我所理解的“感恩式”教育,首先是家长能够感恩自己的孩子。如果缺乏了这个先决的底流,家庭教育就会走向异端。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在居家网课的阶段里,有一个关键点,即你应能从孩子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网课,本身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成年人在这个移动网络时代,非常容易陷入焦躁和迷茫——精神鸦片带来的苦果可能远胜于抢菜和封楼本身带来的问题。对于现实生活的困难的彷徨、对于未来的无法预知、民粹主义和反智主义的盛行、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等等,都会给人带来一种无力感与无助感——有些和你有关,有些其实和你并无关系。我非常理解与我同龄的家长,很容易产生一种无助与放弃的感觉——或者采用网络通用的烂俗标签称作“躺平”——然而,当你考虑孩子的未来,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家长也许可以走平路,甚至走下坡路;但是,孩子一定是不断成长的,他们一定是上坡路。简单来说,现在的世界并不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将活跃在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的舞台。如果能够这样想,你就应该明白,目前的困顿在三十年后根本不值一提,三十年后的世界也不会因为三十年前的经历而对你降低要求。由此,你也能鼓起自己的勇气。这就是家长与孩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基础。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因为面前的境遇而忘记远方的期待。在双减政策落地、教育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的时刻,有朋友给我发来消息,说,无论如何变迁,读书总是不会错的。我笑笑,心想,你是怕我不让孩子读书了?!回首新中国七十余年历史,你就很容易看明白一些颠扑不破的道理;如果放眼到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的五千年长河,你就更不会被眼前的事件所蒙蔽。因此,不要局限在当下,而以面向十年、二十年后的眼光来坚持家庭教育的底流、让这段特殊的时期成为家庭教育一以贯之的一段,而不要让其成为某种转折点或者空白点,这是家长预防网课后遗症、预防特殊时期对孩子未来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至关重要的思维底流。